David Chiou:

《中阿含经》卷五十九第212小经名为《一切智经》,可见此经所说的“一切智”或“正遍知”是此经在法义上的重点。

本经汉译的经文可以有几种不同的解读,包含和南传的意思不完全一样的解读。

本经文中佛陀否定的“本无,当不有,今现亦无,若有余沙门、梵志一切知、一切见者”,汉译经文的字面上有二种解法:

  • 本来就没这回事,未来也不会有这回事,现在也没这回事:“有除了佛陀外任何一位修行人知道一切、看见一切”。
  • 本来就没这回事,未来也不会有这回事,现在也没这回事:“有任何一位修行人知道一切、看见一切”。

而此句的定义中沙门、梵志,可能专指外道修行人,也可能包含佛教定义的佛。可能只指现在这个世界,也可能包含过去、未来。

因此根据此问答,有以下二种逻辑上合理、又算符合《阿含经》中其余经说的解释:

  • 这个时代,可能有除了释迦牟尼佛外其他的修行人有一切智。(例如非佛教的独觉,或是别的三千大千世界的佛。)
  • 包含过去和未来,可能有除了释迦牟尼佛外其他的修行人有一切智。(例如过去佛、未来佛。)

不过无论采用哪一种解释,都可合理推论释迦牟尼佛可以知一切、见一切,也就是正遍知。(因为释迦牟尼佛不会比独觉差,不会比别的三千大千世界的佛差,跟过去佛、未来佛所证应该也一样。)

相当的南传经文则作“没有一切知、一切见、能自称无残留智见的沙门、婆罗门;这是不可能的。”

而下一个问答中,佛陀说:“我忆曾如是说:‘本无,当不有,今现亦无,若有余沙门、梵志一时知一切,一时见一切。’”这也有几种解法:

  • 过去、现在、未来,都没有任何人能同一时间知一切、见一切。
  • 这个时代,只有释迦牟尼佛能同一时间知一切、见一切。

相当的南传经文则同前者。

可注意的是此议题是从部派时代就有争执的议题,或许也跟不同部派对此经文作不同的解读有关:

《异部宗轮论》(大正49,15c4-5):大众部、一说部、说出世部、鸡胤部四部:诸佛世尊“一刹那心了一切法,一刹那心相应般若知一切法。”

有部是心心所法不能了自性、相应、俱有诸法,所以佛陀一刹那心、以及相应般若慧,不能了一切法,必须等第二刹那心,方能了知一切法。c.f. http://www.hongshi.org.tw/writings.aspx?code=9273DB20076F3AFAB6D79F8CDE534464

南传《中部尼柯耶》第71经则表示佛陀不能行住坐卧持续地知见一切,而是有三明。因此就南传的立场,佛陀纵知一切,也不是随时发起、也不是随时知一切。

 
agama2/研討_正遍知_一切智.txt · 上一次變更: 2022/05/14 20:34
 
Recent changes RSS feed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Powered by PHP Valid XHTML 1.0 Valid CSS
知客處  
帳號:

密碼:

以後自動登入



忘記密碼?

歡迎註冊以享全權!
© 1995- 卍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TIME:1.5629370212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