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hy Kao: 《中阿含经》卷十当中,第51经的“习”和第52经的“食”有何不同? Yunling: 关于《中阿含经》卷十的集、习、食,整理如下: 集:旧译作“习”,常用于说明苦之原因,皆由集之招感; 使我们凡夫众生有世间苦果的原因,称作集。聚集了苦的因及苦的缘,使得业与烦恼相辅相成而成了苦的果报。 习:常有熏习、习以成性、因缘等的意思。51经中有爱者,则有习,非无习– 此处的有习,主要是有因缘(有缘由)的意思。这句是说:为何会有贪爱,这是有因缘的,不是无因无缘的。借此强调修行了透缘起的重要。 无著比丘的英译:Craving for existence is conditioned; it is not without conditions. 食:常有资益增长的意思,譬如经文说明四食。52经中有爱者,则有食,非无食– 此处的有食,主要是增长。这句是说,有情生存的延续,是有赖食的增长,滋养身心的功能。借此强调修行中安顿身心的重要。 无著比丘的英译: Craving for existence has its nutriment; it is not without nutriment. Russ:
两者切入面有微细的差别,南传的看法中“近因”是不可或缺的,例如要在地面走路必须要有地面,但地面并不是走路的滋养物。 以四正勤来看,如果还没有生善但要生善,需要加强生善的直接原因,如果已有生善但要加强,则需要加强生善的滋养物。 David Chiou: 一个比对提供作参考:
看来一模一样? 初学者先不必烦恼有何不同,实修上一步步努力做即可 Satisapattha Shi:
这也牵涉到两个不同的词(中文字面相同但意义不同):
其中“有习”是指 B,了解因缘而能如理作意顺、逆缘起,正思惟的由果推因、由因推果。
从51经、52经来看,“无明”是“渴爱”生起的直接原因,“渴爱”生起以后,“无明”又能作为滋养物,资助“渴爱”不断的增长,堕无明暗夜而生死轮回不已。所以“正思惟”就是如理作意渴爱的“习”、“食”,思惟渴爱的顺、逆缘起,正观“此无故彼无, 此灭故彼灭”,终至“无明”灭则“渴爱”灭的一切苦灭,出离生死的自在清凉解脱。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