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vin Hsu:

杂阿含(一O二)经

“一生二生者③, 一切皆杀害, 无有慈愍心, 是为领群特。”

[注解] ③ 一生二生者:卵生和胎生的众生。

狮子吼与庄春江居士对“一生二生者”的注解是“卵生胎生的众生”,应是参考《别译杂阿含》的相对法句解释,只是我不能理解为什么当初杂阿含经译经的人会有如此大的差异?再说,“一生二生”为何是“卵生、胎生”?是指卵生是一生而胎生是二生?或是相反?久思不解。

记得上课时法师讲过:五戒之首“杀戒”,此偈颂依序说的是杀、盗、淫、妄…。将“一生二生者”解释为婆罗门的种性制度最下层(首陀罗,一生)与余三种性(吠舍、刹帝利、婆罗门,二生),总称“人”;如此,是否较符合经文的法义?


Russ Wang:

谢谢 Kevin Hsu 检查的这么钜细靡遗,随喜 :) 这个注解没有错,但顺序要对调一下。《鞞婆沙论》卷第十四中有解释“若卵从母胎出、啄卵出,以此事故鸟名二生”,因此“一生二生者”的注解可能要改为“胎生和卵生的众生”比较精准。


周靖山:

以维基百科的解释:

领群特,佛教术语,为古印度的贱民阶级,不归属种姓制度四大种姓之中,被认为是最低层的阶级。

印顺《以佛法研究佛法》:“关于领群特一词,又别作Vasalaka。考毘舍离域(异译毘耶离),巴利文常作Vesālī;但也有作Vasalaka的,如律文七百结集中“毘舍离诸跋耆比丘”的毘舍离。 毘舍离,即今Besarh村,在北贝哈尔的Muzaffarpur区。正统的婆罗门学者,对这一带的民族,无论在血统上,文化上,素来是轻视的。

另说领群特一名,大抵是指领群的牝牛。牝牛vasa 与毘舍离的声音相近;释尊的教化众生,如领群的大牛一样。译者的译作领群特,或许如此。总之,领群特一名,在婆罗门口中,是意味着种族的卑劣。”

我对领群特的解释,比较偏向维基百科的解释。也就是杂阿含(一O二)经的领群特的解释,是婆罗门轻视佛陀的称呼。就是称其为贱民的领头者或领群的大牛,非尊称佛陀为宗教领袖。

基于此解释,我赞成Kevin Hsu‎ 的说法:“一生二生者”解释为婆罗门的种性制度最下层(首陀罗,一生)与余三种性(吠舍、刹帝利、婆罗门,二生),总称“人”;如此,是否较符合经文的法义?

因为依婆罗门的看法领群特为贱民,比一生二生者的(首陀罗,一生)与余三种性(吠舍、刹帝利、婆罗门,二生)还要低贱。

所以此偈:“….一生二生者 一切皆杀害 无有慈愍心 是为领群特…..”翻成:

“…..所谓(首陀罗,一生)(吠舍、刹帝利、婆罗门,二生)之二生人,如残害一切众生,没有一点慈悲心,那么他便是贱民〈领群特〉………”


Ming-Hong Bai:

《南传《小部尼柯耶.经集》〈蛇品1〉第7经》汉译南传大藏经的翻译:

«««««< [0032a08] 一一七
一生或是二生者 加害此世之生类
对生类无慈爱者 应知彼人是贱民


周靖山:

想请教一下Kevin Hsu‎ 此句“一生二生者”解释为婆罗门的种性制度最下层(首陀罗,一生)与余三种性(吠舍、刹帝利、婆罗门,二生)”,的具体出处〈包括经、论或婆罗门教说法〉,补强一下。

我目前有查到“首陀罗,受传统婆罗门教轻蔑为无来生之贱民,故称为一生族。婆罗门、刹帝利、吠舍,三个种姓是“再生族”,可以轮回转世。”及婆罗门教《吠陀》写到:“婆罗门是原人的嘴、刹帝利是原人的双臂、吠舍是原人的大腿、首陀罗是原人的脚。至于贱民,则被排除在原人的身体之外。”


Kevin Hsu:

我欲理解此句经文时上网查“婆罗门教”。在《成佛网站》有这么一段描述:“根据婆罗门法典规定,前三种姓可以诵读吠陀经并参加宗教祭仪,从父母亲那里获得第一生命,通过“入法礼”再获得第二次生命,因此被称为再生族;”

另《佛光山电子大藏经.佛光大辞典》对“再生族”注解:“梵语 dvija。婆罗门教认为在四大种姓中,婆罗门、刹帝利、吠舍等三大种姓有权拜神和礼诵吠陀经,故特别赋与第二次生命,称为再生族。首陀罗则称为一生族。”。

而将“再生”视同 “二生”,纯是个人认知与判断,全无经论依据。


周靖山:

很抱歉,我必须说把“一生二生”解释为“卵生、胎生”是有问题的,那怕是庄春江居士有如此说。

而Russ Wang师兄 ,引《鞞婆沙论》卷第十四中有解释“若卵从母胎出、啄卵出,以此事故鸟名二生”,来说“一生二生者”的注解可能要改为“胎生和卵生的众生”比较精准。

我也很抱歉,我必须说是有点错解经意。

此“二生”是指含着两种生法,不是专指卵生或胎生。

此句“若卵从母胎出啄卵出。以此事故鸟名二生。”的意思,是如鸟是由母胎产生的卵为一生,啄卵而出又一生,合计为二生。因此鸟名二生。

再看下一经文“何以故圣人已得圣法不复卵生湿生。答曰。卵生湿生畜生趣所摄。圣人者已离畜生趣。或曰。此二生多有愚。”

此句的意思是圣人已得圣法不再卵生或湿生。因圣人已离卵生湿生畜生趣所摄,因此二生多有愚痴。

此处的二生指的是包含卵生、湿生的两种生,就不是前指的“卵生、胎生”的两种生。也不是单指“卵生或胎生”的任何一种。

同时我再提醒狮子吼站的注释““领群特”,用白话来说就是 “带“领”有一“群”信徒的“特”别的人。”,有可能是不恰当的。杂阿含(一O二)经的领群特应该解释为,是婆罗门轻视佛陀的称呼。就是称其为贱民的领头者或领群的大牛,非尊称佛陀为宗教领袖。这样。杂阿含(一O二)解释容易园满。


Russ Wang:

《鞞婆沙论》中的二生有不同意思,有时指卵生,有时指两类的生。要仔细分别。


David Chiou:

谢谢周大德的指出,说明一下,这一部分:

狮子吼站的注释““领群特”,用白话来说就是 “带“领”有一“群”信徒的“特”别的人。”

其实不是狮子吼站的注释,那可能是1995年左右蔡老师提到的,当时阿含经资源少很多,和现在到处都是参考资料,没法比啦 :-) 就《好读杂阿含经》来说,一直以来“领群特”的注释都是“领群的特牛(公牛),是婆罗门嘲讽他人种族卑贱的双关语。……”。

而“进阶辨正”里是收录二十年来的讨论,不尽精确的部分毕竟也是当初讨论的过程,我才没有改 :) 当然如果大家觉得去改掉过去的人讲的话可避免误解,我也不反对。


Russ Wang:

周师兄不必抱歉 我们是在讨论法义 没有在争什么 :)


Russ Wang:

我总结一下我的看法,根据上下文,佛陀都是在说什么样的状况或是行为叫做领群特,也就是那位婆罗门所鄙视的贱民,因此“一生二生者,一切皆杀害,无有慈愍心,是为领群特”解释为“无论是胎生还是卵生,一切都加以杀害而没有慈悲心,应当知道这才是所谓的贱民”

我个人的立场,注解的时候要以合乎法教为基本精神,佛陀并不认同首陀罗只有一生,在很多地方都有提到,所以若是注解为“不管是只有一生的首陀罗,还是能再生的吠舍、刹帝利、婆罗门 .... ”那会误导人认为佛陀也认为首陀罗是一生的。

基于这这个重要的理由,我认为解释为一切卵生胎生,比较合乎法教。


周靖山:

Russ Wang 讲的也有道理。但我站在本阿含102经的本文来说。起先婆罗门以轻视的等同贱民的领群特称呼来称呼佛陀,且不让佛陀靠近。当然佛会回以告知:即使你们婆罗门自认比贱民还要高的一生族首陀罗或二生族婆罗门•刹地利、吠舍,如会残害一切众生或没有慈悲心,那才是贱民(领群特),如此本经的经文才能互相呼应。


Heaven Chou:

一生二生者,一切皆杀害

如果有巴利语程度好一点的同学,也许可以参考南传的版本,看看 “一生二生” 是主词或受词。再看 “杀害” 是主动词或被动词,也许就可以猜出答案了。

若一生二生是受词,杀害是被动式,就表示一生二生可能是指被杀害的,那就可以猜是指胎生与卵生。

若一生二生是主词,杀害是动词,就表示一生二生是杀害众生的各种种性人们。

这只是猜想,不知道能不能真的由南传找到端倪?


Russ Wang:

能够在此讨论各种想法是棒的事,这表示有去思考经典意义。就像脑力激荡的过程中大多是无用的意见,好比我就时常天马行空,但这些讨论都将成为结果的基石,所以过程跟结果一样重要。Kevin Hsu 、周师兄与每一位同学提出的意见,我都觉得很有道理,也很佩服,如果有比较认真的读者,也一定会有相同的问题与想法,我们的足迹能帮助未来的同学们节省很多时间与力气。在此代替读者们感谢大家,也鼓励大家一起继续努力 !


周靖山:

既然Heaven Chou师兄提出了庄春江的杂阿含102经。 那么好好思维该经中如下的两句,或许这“一生、二生”就已找到答案!

※“二生汝当知,如我所显示,不以所生故,名为领群特。 不以所生故,名为婆罗门,业为领群特,业为婆罗门。”


Heaven Chou:

我一开始以为 “二生” 是指对方的身份. 后来又看了前后文, 觉得二生应该是指这二种不同的出生状况:

(1)
初上种姓生,习婆罗门典,而于其中间,习行诸恶业。
不以胜生故,障呵责恶道,现法受呵责,后世堕恶道。

(2)
生旃陀罗家,世称须陀夷,名闻遍天下,旃陀罗所无。
婆罗门刹利,大姓所供养,乘于净天道,平等正直住。
不以生处障,令不生梵天,现法善名誉,后世生善趣。


Heaven Chou:

我再补充一下。不过先说我的结论,也就是我没有结论。不论指是卵生(二生)与胎生(一生),或是贱民(一生)与再生族(二生),我都觉得很有道理,看不出何者较好。 :)

不过在偈颂最底下的二生,是二种不同的出生,这里的二生的确没有“卵生”的意思。但这里的二生,也同样没有支持所谓“一生族、再生族(二生)”的意思。因为一个是 “二种不同出生的种姓”, 另一种是 “第二次出生的种姓” , 意思不同的。


Kevin Hsu:

此“二生”与彼“二生”是两回事。

“一生二生者,  一切皆杀害,
 无有慈愍心,  是为领群特。”

此处的“二生”,不管解释为“卵生与胎生”,还是“一生族与再生族”,它重点在“毫无悲悯心而造作杀业的人”才唤称贱民。

“二生汝当知,  如我所显示,
 不以所生故,  名为领群特。”

此处说的是两类极端种性的人,不因其出生的身分就被尊为高贵的婆罗门或低贱的首陀罗,而是视“业”而定。再说,这个解释可以成立,那前面的“一生”又何解?


周靖山:

但这里的二生,即使如Heaven Chou所说的‘也同样没有支持所谓“一生族、再生族(二生)”的意思。’,我个人看法此二生是指其中“一生”为婆罗门教自认的“高贵的婆罗门”种姓,而另指其中“一生”为“低贱的贱民”种姓。以显示“高贵”与“低贱”阶级的论述,我想这是可确定的。而佛以此婆罗门自认的“高贵”与“低贱”阶级种姓的论述,来说明人的“高贵”、“低贱”与否,不在其出生于何种性,而在于其所造的业。因此佛对他们说:“我今为汝显示说,如是之事应当知,种姓不是婆罗门,种姓不是旃陀罗,净业得作婆罗门,恶行得为旃陀罗。”

而“一生二生者”Kevin Hsu 问疑:“这个解释如可以成立,那前面的“一生”又何解?”

我的看法如不以完整的婆罗门的完整四大种姓看法,来区分“一生族与再生族”来论述“一生二生者”。而单纯以高贵的婆罗门与低贱的贱民来论,两者合起来可称“二生”,婆罗门与贱民分开论述则可分为“一生、二生”。就如我们把世界二分法说世界有两种人,第一种为“好人”、第二种为“坏人”。


Russ Wang:

一生是哺乳类的意思。 大家也参考一下这个网页,其中有引用中村元先生的翻译,据我所知他是精通巴利文与梵文的学者。 http://76263383.at.webry.info/201605/article_3.html


Ming-Hong Bai:

如果译文中的括号是译者所注,则“毎田周一”、“中村元”及“正田大観”的看法一致。一生、二生都是指胎生及卵生的意思。

这是否因为在巴利文中的格位很明显,如同 Heaven 所说,一生、二生是受格?


Russ Wang:

中村元的日文翻译,换成中文“无论是一次(胚胎)的出生,还是两次生(卵蛋),如果有人做了伤害这些生命的事情,如果他没有富有同情心,你应该知道他是“贱民””。


周靖山:

我一奌小看法,同一经文是同一个人所写或同一个人所翻,不可能在同一文中,对同一名词作不同的解读。只有后人在翻读的时候,因各人的认知与观念 ,可能会对前人的言语作不同的解读。


Russ Wang:

其实同一经前后不同译法这个问题,在阿含经蛮常见的 :)


David Chiou:

主要是在偈诵中特别常出现同一经前后用词不同,通常是为了偈诵的体例,例如要凑四字一句、六字一句,或是可能原文有压韵一类的考量,而采用同义词。


Heaven Chou:

刚正在查庄春江的版本,不小心看到这个

http://agama.buddhason.org/SA/SA0102.htm

别译杂阿含268经(庄春江标点)

伤害胎生及卵生,心无慈愍害生类,伤残毁害于四生,当知是此旃陀罗。

所以别译杂阿含的翻译是直接译成胎生及卵生。

当然,我们也可以质疑别译的译者不一定正确,因为我们知道原始的经文是一生及二生。


Heaven Chou:

终于忍不住把封藏多年水野弘元的巴利语辞典翻出来,配合线上辞典,一一查过之后,终于有了成果。先说结论,我觉得二生是指鸟类比较合理。

查询对应的二句如下:

一次生的或两次生的(鸟),凡在这里伤害生命者,对生命没有怜愍[心]者,像这样应该知道他是贱民。(117)

117.‘‘Ekajaṃ vā dvijaṃ [dijaṃ (pī.)] vāpi, yodha pāṇaṃ vihiṃsati; Yassa pāṇe dayā natthi, taṃ jaññā vasalo iti.

查到二生 dvijaṃ 的原型是 dvija

线上字典可参考

http://www.palidictionary.appspot.com/browse/d/dvija

水野弘元的解释是有再生者与鸟的意思。

dvijaパーリ语辞典 水野弘元著
dvija:,dvijāti a.m.[cf.duvija,dija] 再生者,再生族,バラモン; 鸟.

再看黄秉荣译的版本,就列出上面那个日文是婆罗门。

dvija汉译パーリ语辞典 黄秉荣译
dvija:,dvijāti a.m.[cf.duvija,dija] 再生者,再生族,バラモン(Brahman,婆罗门); 鸟.

至此,再生族就是经文中的二生,同时有婆罗门与鸟的意思,这点双方见解都正确。

再来看巴利文法,dvija 的结尾是 a ,字典有标明这是阳性词 (m),

在文法中,a 结尾的阳性词若转成 aṃ (dvijaṃ) 就是宾格。

可参考此网址或附图。

https://zh.wikipedia.org/....../%E5%B7%B4%E5%88%A9%E8......

如果该字是中性词,则可能是主格、呼格或宾格。但此字是阳性,所以只有唯一解,宾格。

再参考这里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AE%BE%E6%A0%BC

宾格就是受格,所以这里的一生或二生,是受词,也就是被杀害的对像,所以解释为胎生或卵生才是比较适合的了。

不过我的巴利文是幼幼班的先修班且未毕业的程度,只会拿字典来查,因此只能当成参考,最好能再请教真正懂的人才行。


周靖山:

我是不懂日文或巴利文,但我有个疑问。

在dvija汉译パーリ语辞典 黄秉荣译中

dvija:,dvijāti a.m.[cf.duvija,dija] 再生者,再生族,バラモン(Brahman,婆罗门); 鸟.

既然再生者,再生族可译成“婆罗门”或 “鸟”,那我们为何不选用“婆罗门”做注解,此更能与本杂阿含(一O二)经后的“二生”相呼应,却要选“鸟”来说明“卵生”使与经后的“二生代表婆罗门及贱民”不能相呼应?

就我前提:“同一经文〈如杂阿含一O二经)是同一个人所写或同一个人所翻,理应不可能在同一文中,对同一名词作不同的解读。”,因为在同一经文中,如果对同一名词作不同的解读。那么势必造成混淆,让颂读者不知所云。


Heaven Chou:

我先解释一下宾格的问题。

在中文中,没有这些格,而是依靠顺序。例如【他看我】和【我看他】意思就不同。

但在某些语文中,语序更换并不改变意思,主要是看他们的语法格。我用英文单字来举例,当然英文不能这样使用,我只是纯举例。

例如 I see him 就是 “我看他”,him see I 也是 “我看他”。主要是因为 I 是 “我” 的主格,是主角。him 是 “他” 的受格,就是动词 “看” 的对象。

就算写 see I him 也是 “我看他” 的意思,顺序只是强调重点。see I him 的重点是在 “看” ,I see hime 的重点就是 “我”。

反之,不管是 he see me 、see me he、 me see he .... 都是 “他看我”,因为 他用 “he” 是主格,”我” 用 “me” 是受格,所以不管顺序怎么换,在这种语文中,被看的就是我。

所以在这段经文中,二生有二种可能。一种是指 杀害众生的婆罗门,但在这种用法中,二生应该要是主格,不是受格。

另一种解释二生是被杀害的鸟,这种情况它应该是受格,而在经文中,它刚好是受格,所以我猜这个情况比较符合。

当然还有一种可能,经文的意思可能是:【不管谁杀害贱民或婆罗门,都是贱民的行为。】

这种解读的婆罗门也是受格,就合理了。但我想若佛陀要说杀生是贱民的行为,应该不会只用人来举例。

我再强调一下,这些是好几年前上过几堂巴利文的残留印象,若记忆失真了还请见谅。😬

*** *** ***

然而,听一些法友谈过,经典中其实也有很多双关语,有时就是故意让二种情况都有可能。像本经的 “领群特” 好像就是一种双关语。所以真的怎么解,或许都能通。

翻译用语的问题另一篇再谈。


Heaven Chou:

周师兄说:因为在同一经文中,如果对同一名词作不同的解读。那么势必造成混淆,让颂读者不知所云。

我觉得理论上是这样,但实际上,经典中还真的有不少同一词却译成不同用字的情况。

我个人觉得有很多可能。

我自己常常同一个词却多种用法。例如我常说 “如果....则....”,有时说了几次,就会换 “若”.... “假如” ... 因为我不想让文章看起来就那几个词,为了避免词穷,只好换一换用字。但换到英文,我大概只会用 if ...,这就是一个单字却有不同中文的情况。

反过来另一种情况,不同的单字,却对应到不同的意思。

我想应该很多人听过类似的话:

方便的话,你帮我提一下包包,我想去洗手间方便一下。

这也被拿来编成笑话过。我们应该看起来不会太奇怪,但不同风俗的外国人,可能会觉得为什么不同的事,都要用【方便】,这样很容易让人混淆。

对这群人会混淆,但对另一群人可能是很习惯了。

其实像汉字,一个字就有很多意思,就像查巴利辞典,鸟和婆罗门都是同一个字,如果刚好真的在同一篇文章中同时要提到这二件事,只好用同一个字表示二个不同的意思,那也是没办法。

如果我说:我今天去买一只鸟,结果路上遇到一堆鸟事。

大家应该可以猜到我是遇到不顺心的事了,也许印度的朋友会以为我遇到婆罗门了。 :)

*** *** 

所以我觉得像这篇经文的情况,只能说翻译的问题或对方语言习惯的问题,不太能说同样的词一定要同样的意思,或是不同的词不能用同样的字,因为这些在我们现实生活中都会发生。

而且看杂阿含经中的 “二生汝当知”,在巴利与别译杂阿含都没 “二生” 这个词,别译是写 “如是之事应当知”,我想应该就是杂阿含是用五字的偈颂,所以把 “如是之事应当知” 简化成 “二生汝当知” 了。不小心就和前面的二生相同了。(甚至会不会是故意展示双关语的翻译功力?)

拉哩拉杂写了一些看法,有点乱,纯粹想到哪写到哪,供大家参考而已。


David Chiou:

Heaven Chou 说得有理,其实同一词在偈诵中用不同词,在杂阿含经中不只是可见,而且是很常见。我猜可能跟偈诵的诗词性有关,例如在原语文中选择有压韵之类的同义词。


Ming-Hong Bai:

从巴利文经典来看,或许因格位明确,译者几乎无异议的选择“胎生及卵生”的语义。而别译杂阿含经也选择相同的翻译。从这一点来看,如果中文的杂阿含也注解为“胎生及卵生”,相信大部分人都能接受。

而从杂阿含的角度来看,因为中文译文里没有保留格位讯息,所以两种解释都说得通,而且如果解释成“各种种姓的人”,还可以呼应偈末的“不以所生故,名为婆罗门,业为领群特,业为婆罗门。”是颇有意义的解释。而且,如同周靖山所说另一句“二生汝当知”的“二生”很明确是指涉“种性”上的意思。同一个词语指涉两种不同典故的意义是比较罕见的。

由于两种解释都有意义,也都不违背经文的主旨,所以我建议两种解释并存,让读者自行取舍。


David Chiou:

随喜大家精进地讨论(不像我LAG这么久 😆)这讨论很精采,会收录到“进阶辨正”供后人参考各种解读。

大家都已说得差不多了。另外我也再补充一点,同样在卷四的第93经记载了“邪盛大会”,就是通杀大小畜牲作为祭祀的外道大会,佛说表示:

“云何为身刀剑生诸苦报?谓有一大会主造作大会,自手伤杀尔所特牛,乃至杀害种种细虫,是名身刀剑生诸苦报。彼大会主虽作是念种种布施、种种供养,实生于罪。”

简言之,“不杀人”当初早是婆罗门教及绝大多数宗教的共识,除了无因论(外道六师之一的论点)以外,因此如果将一生二生解释为杀人,则外道本来就知道的,而解释为胎生及卵生,可与前面第93经同调。

总结来说,基于以经解经的原则,既然《别译杂阿含经》写明是胎生及卵生,巴利经文分析也作此解,我们还是注解为“胎生和卵生的众生。”当然,两种解法都说得通,因此不同的解法就列入进阶辨正。

 
agama/什麼是_一生二生.txt · 上一次變更: 2020/10/23 12:23
 
Recent changes RSS feed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Powered by PHP Valid XHTML 1.0 Valid CSS
知客處  
帳號:

密碼:

以後自動登入



忘記密碼?

歡迎註冊以享全權!
© 1995- 卍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TIME:0.15432500839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