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uest:

《杂阿含经》卷二十九第805经:“世尊!我于过去诸行不顾念,未来诸行不生欣乐,于现在诸行不生染著,于内外对碍想善正除灭。我已如是修世尊所说安那般那念。”

“内外对碍想”是什么意思?


阿建:

庄居士的解释是“对碍想(SA);有对想(MA/DA);瞋恚想(DA)”,南传作“有对想”(paṭighasaññā),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嫌恶的认知”(perceptions of aversion, SN.54.6),或“知觉器官冲击的认知”(perceptions of sensory impingement, SN/AN)。按:“有对”(paṭigha),有两个意思:i.“障碍;对碍”,指的是“五境”对“五根”的撞击,ii.“嫌恶;厌恶;反感;排斥;怒”。


Wayne Tsai:

阿毘达磨法蕴足论卷第八 尊者大目干连造

超诸色想者。云何诸色想。谓眼识相应想。等想现前等想。解了取像已想当想。总名色想有作是说与五识。相应想等想。乃至已想当想。总名色想。今此义中。[6]唯眼识相。应想等想。乃至已想当想。总名色想。如是色想。尔时超越等超越。故名超诸色想灭。有对想者。云何有对想。谓耳等四识相应想等想。乃至已想当想。总名有对想。有作是说。瞋恚相应想等想。乃至已想当想。总名有对想。今此义中。耳等四识相应想等想。乃至已想当想。总名有对想。如是有对想。尔时断遍知。远离极远离。调伏极调伏。隐没除灭。故名灭有对想。

阿毘达磨大毘婆沙论卷第八十四

复次若生第四静虑。眼识引彼色贪现前故。离第四静虑染时。亦说超诸色想。不复引起缘色贪故。灭有对想者。谓灭耳鼻舌身识相应想。问离欲界染时。已灭鼻舌识相应想。离初静虑染时。已离耳身识相应想。何故今说灭有对想耶。答前诸答中随其所应亦通此问。有余师说瞋相应想名有对想。问离欲界染时。已灭一切瞋相应想。何故今说灭有对想耶。答过依处故。谓诸依处能起瞋想。今离第四静虑染时。皆超过彼故名为灭。问何故不名灭诸色想超有对想。答亦应互说欲现异文令生爱乐。

显扬圣教论卷第二 无著菩萨造

又如经说。一切色想出过故。有对想灭没故。种种想不作意故。入无边虚空虚空无边处。具足住一切者。谓诸行相。色想者。谓显色想。出过者。谓离彼欲故。如出过义。有对想灭没种种想不作意。如是应知。有对想者。谓彼所依四大想。及余所造色想。种种想者。谓即于四大及造色中长短?细方圆高下。正及不正光影明暗。如是等类假色所摄种种想。若正入无边虚空处时。有对之想不现前故。灭及种种想不起作意。由如是故超彼能依一切色想。


David Chiou:

我个人若对初学者解释的话,会说“内外对碍想”即眼见色、耳闻声、鼻嗅香、舌尝味、身觉触、意识法等内六根对外六境所引起的思念。相当的南传经文作“对于自身内、外诸法的有对想”。


Chakwos:

圣严法师:修行的方法达到内心的平静

  修行的方法很多,例如诵经、持咒、礼拜、念佛号及念菩萨圣号,都是修行的方法。但从一般来说,以修行坐禅的方法,最容易达到内心平静的效果。当然,打坐的时候,首先要有正确的坐姿及呼吸的方法,使得全身放松之后,再用调心的方法,把散乱心集中起来,再由集中了的心境,进而达到前念与后念的统一。

  因此,在达到内心统一的过程中,有三个层次:

  身与心的统一:在这个时候我们会忘记自己身体的存在,同时会感到非常轻松。

  内心与外境的统一:当你达到这个境界之时,你会觉得身外的环境与你自己的身心是一体的。所以最大者并不在外,至深者也不在内,此时内心与外境统一而成一体,体验到所谓“天地与我同根,万物与我一体”。所以能有“仁民爱物”的心量。当你有了如此的经验之时,对于世上的好坏美丑,不但没有分别,而且都是无比的可爱。

  前后念的统一:当你到达这种境界时,时间的感觉和空间的概念已不存在,因为前与后对你来说并无差别,这就是所谓的入定。当在入定之时,身心、世界、时间、空间,都无差别,仅是现实的存在。对你而言,整个宇宙,都只有一个全体的存在。有了这种经验的人,在出定后,仍然会有一段时期停留在内外统一的感受中。

其中“内心与外境的统一”或许可对应到本经所说“于内外对碍想善正除灭”,“前后念的统一”或许相关本经“于过去诸行不顾念,未来诸行不生欣乐,于现在诸行不生染著”。

也就是说,阿梨瑟吒比丘可能已有不错的定境,而佛陀进一步教他四念处以证得解脱智慧。


Chakwos:

或许也可参考第994经:

婆耆舍白佛:“我过去眼识于色,心不顾念,于未来色不欣想,于现在色不着。我过去、未来、现在眼识于色,贪欲爱乐念于彼得尽,无欲、灭、没、息、离、解脱;心解脱已,是故不染、不着、不污、离诸颠倒,正受而住。如是耳、鼻、舌、身、意识,过去于法,心不顾念,未来不欣,现在不着。过去、未来、现在法中,念欲爱尽,无欲、灭、没、息、离、解脱;心解脱已,是故不染、不着、不污、解脱、离诸颠倒,正受而住。唯愿世尊今日最后饶益于我,听我说偈。”


David Chiou:

谢谢大家的分享,在本经的“读经拾得”增加一段:

阿梨瑟吒比丘以观呼吸修定,已“于内外对碍想善正除灭”,或许已达成内心与外境的统一,有不错的定力。佛陀则进一步教他“胜妙过汝所修安那般那念者”,即第803经所解说以观呼吸修习四念处的次第,除了修止外也达成修观的成就,进而由法念处觉悟解脱智慧。

 
agama/什麼是_內外對礙想.txt · 上一次變更: 2020/10/23 12:23
 
Recent changes RSS feed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Powered by PHP Valid XHTML 1.0 Valid CSS
知客處  
帳號:

密碼:

以後自動登入



忘記密碼?

歡迎註冊以享全權!
© 1995- 卍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TIME:0.15540409088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