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hy Kao :

《杂阿含经》卷二十七第719经:“能知七觉分方便,如是乐住正受,如是苦住正受?”

这是什么意思?


David Chiou:

这边的“乐住正受”、“苦住正受”有二种解法:

1. 安乐地正受。 Vs. 不能安乐地正受。

2. 在乐受时能正受。 Vs. 在苦受时能正受。

照第1种解法,则问题和答案的顺序反了过来。

照第2种解法也怪怪的。

我还没有特别多思考这经,只是凭初步印象来看,还请大家提出不同想法。


Anderson Chang:

我是把719跟720经当作同一主题共读。

719经
优波摩答言:
“比丘方便修各觉分时知思惟:‘彼心不善解脱,不害睡眠⑥,不善调伏掉悔,不害睡眠ⓒ,如我念觉处法思惟,精进ⓓ方便,不得平等(B)。’

720经:
“云何知比丘方便修七觉分时生乐住?”

“比丘方便修(念、择法、精进、喜、猗、定、舍觉分)时,善知思惟,我心善解脱,善害睡眠,善调伏掉悔。
如此于各觉分处法思惟已,精勤方便,心不懈怠,身猗息不动乱,系心令住,不起乱念,一心正受(A)。
是名知比丘方便修七觉分时生乐住(C)。”

(A) 差不多于 (B) 平等→专注于一境、等至 → 心一境性、正受
主要的问题在(C) 乐住是什么?

我们可以看到720经,是把正面的情况“修七觉分时懂得善巧方便调伏五盖,顺利正受”称之为乐住。

故我赞成第一种解法。

我的解读是这样:

修七觉分时作法思惟,知道我现在没调伏五盖,那么即便我精进方便,也不会得到平等正受;
当我调伏了五盖,即便我不怎么拼命,也能达到等至正受。

这是修七觉分的方便:法思惟观察自心状态有没有调伏五盖。
懂得这样的方便法,就知道并能分辨两种情况:
很容易(安乐)就达到正受;很辛苦才能达到正受。

至于相应部SN.46.8,又是另一种解法:住于安乐phāsuvihārāya,似乎比较偏向描述修行七觉分的结果,能带来安乐、住于安稳。

如果要硬把719、720凹过去对,就变成“正受 于 乐住”,这在汉文及阿含的语法比较少见,通常前面是动词,也就是说乐住是动词,只是我们不大确定乐住是什么意思。

同时这两经描述七觉分的文句都有定学的程度(系心令住、不起乱念;平等),因此这边的正受应该就是等至正受,而非受用的受。


David Chiou:

我仔细研究此经及前后经,同意 Anderson 的看法,这经中问题及答案的顺序不同,只能说是因为《杂阿含经》翻译时人手有限,较难对应得那么整齐。

整经是说:

五盖和七觉支是此消彼长的关系,如果无法克服五盖,就很难生起七觉支;如果调服了五盖,就容易获得七觉支。因此修习七觉支时,要先观察、调伏五盖。

注解的话,
●能知七觉分方便,如是乐住正受,如是苦住正受:怎样能知道努力于七觉支,如何是安乐地正确地获得,如何是艰苦地(而难以)正确地获得?

不过这几经另一个难解的是“正受”,照718经及718、720经对应的南传经典,则这边的“正受”只是单纯字面的“正确地获得”的意思,指正确地获得七觉分。

但从第719经的文义来看,则“正受”是正确地达到定境的意思,同于经中对于“正受”的一般用法。

由于“正受”本来就是:
●正受:字面的意思是“正确地获得”,指正确地到达定境。又译为“等至”、“正定现前”,音译为“三摩钵底”。

因此两种解法都合理,得想想怎么注解 :Q


David Chiou:

关于718至720经中的“正受”一词,虽然这几经对应的南传经文,只是照字面的“正确地获得”的意思,但以《杂阿含经》第720经来看,则有入定的意思,或许当初两个不同部派的传抄者及译经师对这词在此处的解读就略有不同了。

考量到这边是《杂阿含经》的注解,就以《杂阿含经》中标准的“正受”来译为“正确地到达定境”。

在第718经则并列两种解释:

③ 我随所欲,觉分正受:我(舍利弗尊者)可以随心所欲,获得七觉支及正确地到达定境。也有解为我可以随心所欲,正确地获得七觉支。其中“正受”字面的意思是“正确地获得”,指正确地到达定境,又译为“等至”、“正定现前”,音译为“三摩钵底”。

 
agama/什麼是_樂住正受_苦住正受.txt · 上一次變更: 2020/10/23 12:23
 
Recent changes RSS feed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Powered by PHP Valid XHTML 1.0 Valid CSS
知客處  
帳號:

密碼:

以後自動登入



忘記密碼?

歡迎註冊以享全權!
© 1995- 卍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TIME:0.0907349586486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