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hy Kao:

各位学长好,常在大家的回文中提到下面这句话 “ 当依自洲而自依,当依法洲而法依,不异洲、不异依。”

因为出现的频率颇高,约略可以猜出意思,但不完全,能否请教比较完整的意义,例如,自洲,法洲,不异洲,不异依等等。末学为初读佛经的新生,很多经义仍不甚了了,盼各位学长多多指教,谢谢大家。


Heaven Chou:

经典上的标准答案是这样

《杂阿含经》卷24: 佛告阿难:“若比丘身身观念处,精勤方便,正智正念,调伏世间贪忧。如是外身、内外身,受、心、法法观念处,亦如是说。阿难!是名自洲以自依、法洲以法依、不异洲不异洲依。”(CBETA, T02, no. 99, p. 177, a9-13)

也就是自己(自洲、自依)修行四念处(法洲、法依).

至于伽蓝经、四大教法, 也都是一些判断准则, 但方法与内容略有差异. 前者是判断哪一种说法才是真实? 后者是判断哪一种说法才是佛说.


David Chiou:

该句的白话直译是:“依靠观察自己的身心而修证佛法,依靠正法的教导而修证佛法,不必外求。”

“念觉支”(即四念处)是“七觉支”的第一个,要有念觉支为基础,根基于其上发展其余各觉支,其余各觉支才不是空中楼阁。因此四念处的确像洲渚般,是实修佛法所依靠的基础。

Melon Lien 所写的读经拾得指出:根据佛光电子大藏经的解释,“自洲(attadipa)(巴),巴利文之 dipa 有二义:一、灯,二、洲,相当于梵文之 dipa(灯)及 dvipa(洲),故“自洲”于他经亦有作“自灯”。”例如“自洲自依”在《长阿含经》、《增一阿含经》中也翻成“自炽然”。

根据 Melon 这样的发现,以“自炽然”为关键字,就找到很多部相关经典了,的确清楚的定义是“四念处”。

以下罗列相关的经文:

《杂阿含经》卷2第36经佛陀提到要自依、法依、不异依后,表示要观察五受阴的因缘而生忧悲恼苦,知无常则可断此因缘。

《杂阿含经》卷24第638经则定义四念处是自依、法依、不异依:“若比丘身身观念处,精勤方便,正智正念,调伏世间贪忧。如是外身、内外身,受、心、法法观念处,亦如是说。阿难!是名自洲以自依、法洲以法依、不异洲不异洲依。””(CBETA, T02, no. 99, p. 177, a9-13)

《增壹阿含经》卷12〈22 三供养品〉:“云何,比丘!当自炽然,当自修行,得修行法,获无比法?于是,比丘!内自观身,外自观身,内外自观身而自游戏;内观痛,外观痛,内外观痛;内观意,外观意,内外观意;内观法,外观法,内外观法而自游戏。”(CBETA, T02, no. 125, p. 607, b17-22)

《增壹阿含经》卷43〈47 善恶品〉:“云何,比丘!能自炽然,兴隆法乐,无有虚妄,自归最尊?于是,比丘!内自观身,身意止,自摄其心,除去乱想,无有忧愁;外自观身,身意止,自摄其心,除去乱想,无有愁忧;有复内外观身,身意止;内观痛,外观痛,内外观痛;内观心,外观心,内外观心;内观法,外观法,内外观法,法意止,自摄其心,除去乱想,无有愁忧。如是,比丘!能自炽然其行,兴隆法乐,自归最尊。诸有将来、现在比丘,能自炽然不失行本,便为我之所生。”(CBETA, T02, no. 125, p. 783, a19-29)

《长阿含经》卷2:“云何自炽燃,炽燃于法,勿他炽燃;当自归依,归依于法,勿他归依?阿难!比丘观内身精勤无懈,忆念不忘,除世贪忧;观外身、观内外身,精勤不懈,忆念不忘,除世贪忧。受、意、法观,亦复如是。”(CBETA, T01, no. 1, p. 15, b7-12)

《长阿含经》卷6:“云何比丘当自炽燃,炽燃于法,勿他炽燃?当自归依,归依于法,勿他归依?于是,比丘内身身观,精勤无懈,忆念不忘,除世贪忧;外身身观、内外身身观,精勤无懈,识念不忘,除世贪忧。受、意、法观,亦复如是,是为比丘自炽燃,炽燃于法,不他炽[8]燃;自归依,归依于法,不他归依。”(CBETA, T01, no. 1, p. 39, a26-b3)

另外还有一些经文的概念相关的:

《羯腊摩经》、《中阿含》第91经伽蓝经表示不能因种种原因而轻信自称的真理,要依是否离于贪、瞋、痴、不善来判断是否是正法:(节录增支部3集66经/给瑟目大经(庄春江译) )“你们不要因口传、不要因传承、不要因传说这样、不要因经藏之教、不要因逻辑推论、不要因推理、不要因理论的深思、不要因沈思后接受之见解、不要因有能力者的形象、不要因‘沙门是我们尊敬的’[而遵循],葛拉嘛们!如果当你们自己知道:‘这些法是不善的,这些法是有罪的,这些法是智者所责备的,完成与受持这些法导致不利与苦。’时,那时,葛拉嘛们!你们应该舍断。”……“葛拉嘛们!而这贪欲的人被贪征服,心被占据而杀生、未给予而取、诱拐人妻、说虚妄,也劝导他人如此,那有长久的不利与苦吗?是的,大德!”(其余关于瞋、痴、恶业的经文在此从略。)

《长阿含经》卷12:“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我于是法躬自作证,谓四念处、四神足、四意断、四禅、五根、五力、七觉意、贤圣八道,汝等尽共和合,勿生诤讼,同一师受,同一水乳;于如来正法,当自炽然,快得安乐。得安乐已,若有比丘说法中有作是言:‘彼所说句不正,义理不正。’比丘闻已,不可言是,不可言非,当语彼比丘言:‘云何?诸贤!我句如是,汝句如是;我义如是,汝义如是。何者为胜?何者为负?’若彼比丘报言:‘我句如是,我义如是;汝句如是,汝义如是;汝句亦胜,汝义亦胜。’彼比丘说此,亦不得非,亦不得是。当谏彼比丘,当呵当止,当共推求,如是尽共和合,勿生诤讼,同一受,同一师,同一乳;于如来正法,当自炽然,快得安乐。”(CBETA, T01, no. 1, p. 74, a13-27)

《大般涅槃经》卷六则表示究竟的依止处是亲证涅槃,例如《大般涅槃经》卷6〈4 如来性品〉:“依法者,即是如来大般涅槃,一切佛法即是法性,是法性者即是如来。”(CBETA, T12, no. 374, p. 401, c2-3)

有趣的一点,是《长阿含经》卷12那段,跟《中阿含》第91经伽蓝经(《羯腊摩经》)的意思很相近。在《伽蓝经》中没有明白的指出这是自依、法依,先前我只是觉得义理相关,所以提到此经。但在《长阿含经》则有一段和伽蓝经内容相近的经文中,明白地提到“自炽然”(自依)。

狭义而言,佛陀定义自依、法依是修“四念处”。广义而言,自依、法依或许可含括如实观察自身五阴无常而舍断(《杂阿含经》第36经),依据四念处修行(《杂阿含经》第638经等),离于三毒修证佛法(《羯腊摩经》、《中阿含》第91经伽蓝经等),证得涅槃(《大般涅槃经》卷六)。


凡僧云水:

我随喜加问一个问题:

大德们,通常在查过这些资料、讨论(听闻)过后、乃至自己研读过后,你们会怎样处理呢?


David Chiou:

好问题!读经的用处可多啦!

首先要看这经文的内容是哪方面的,毕竟经文内容含括生活的各个层面,上通天文、下通地理。我随便举几个例子好了:

如果是关于居士在家如何赚钱、如何如法生活的,就照做 :D

如果是关于佛法圣义谛的,就随文起观,或是之后静坐时观,或是偶尔就会想到。

如果是关于专有名词的,可以确认是否对佛教的一些基本定义有正确的了解。常常会发现市面上说的名词定义,和佛经中的定义,不完全一样,了解了经中怎么说,能更正确的理解原义。

还有点很重要的是,可以了解佛陀怎么说。学佛这么多年,加入过那么多宗派和被附佛外道骗,发现众说纷纭,不自己听听佛陀是怎么讲的,不甘心啊。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有人乱讲佛法时很容易就分辨了,起码知道这大师是不是挂羊头卖狗肉的,像之前乱讲大般涅槃经的论文就是一例。

也有人读完《杂阿含经》全部卷50的当天,麻了几个月、本来想说完蛋了、可能会麻一辈子的腿,突然不麻了。没想到阿含经也有这种神妙用途。

也有人读《华严经》读到一半,突然进入一种境界,发现周遭一切纷扰不再困扰,本来被邻居办 party 吵得不耐烦,突然烦恼不见了,环境吵归吵,一切皆空,没什么可困扰的。

也有人读《金刚经》读一半,悟道了... ... ... 这个人听说是禅宗六祖...

所以说,读经好处多,重点是把读经当作是佛陀在教我们,而不是混论文、打笔仗用的。有闻思修、有佛陀的加持,赞啦!:)


Heaven Chou:

将 “洲” 译为 “灯” , 我忘了曾在哪位大师(大德)的文章中看到此事, 一时也找不到.

只记得后来很多人在谈 “以自为光” , 应该就是由此而来, 不过流传到最后都忘了原意是 “四念处” , 很多人都理解(误解)成一切靠自己就对了.

这件事在 “台语与佛典” 的网站中, 有一篇谈及应该是译为 “洲” 才合理, 至于是不是真有理, 有兴趣可参考看看.

tw.myblog.yahoo.com/yifertw/article?mid=2270&next=2263&l=f&fid=9

至于 “炽燃” 是不是由 “灯” 那句延伸出来的? 这我也没想过, 或是有其他不同的原文? 也许要得查一下南北传的比对.


Heaven Chou:

刚顺手看了长阿含第六经

http://agama.buddhason.org/DA/DA06.htm

长阿含6经/转轮圣王修行经(第二分)(庄春江标点)
汝等当自炽燃,炽燃于法,勿他炽燃;当自归依,归依于法,勿他归依。

长部26经/转轮王经(波梨品[第三])(庄春江译)
你们要住于以自己为依靠,以自己为归依,不以其他为归依;以法为依靠,以法为归依,不以其他为归依。

虽然庄春江居士的译文中没有提到 “洲” , 但他的解释及巴利文是有这个字的. 所以此处的 “炽燃” 的确有关.

其解释如下:

“自洲(SA);当自然法灯(MA);当自炽燃(DA);自炽然(AA)”,南传作“以自己为依靠”(attadīpā),Maurice Walshe先生英译为“以你们自己为岛屿”(be islands unto yourselves),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以你们自己为岛屿”(with yourselves as an island, SN.22.43)。按:“dīpa”有两个意思,一是“灯火”,一是“洲岛”,后者又引申为“庇护所”。


Russ:

依我所解,“自洲”(巴利文 attadipa) 的“洲”若作名词(dīpaka)解,可以翻成是洲、 岛、岛屿、灯,延伸意则有休息地,庇护所,避难所、光、照亮、曜、耀、发光、救赎等等;若作形容词(dīpa)来解,就有灯照的形容词如光、照、曜、耀、发光、炽然(以前的灯都是火光、所以有炽然的意思)等意。

语意上解释角度不同所致,我觉得只要主要精神没因此流失,有时不同的解释反而能帮助我们理解的更深入。


H.K. Wang:

(大正藏)杂阿含卷二36经(狮子吼佛学专区):……住于自洲、住于自依;住于法洲、住于法依;不异洲、不异依:依靠观察自己的身心而修证佛法,依靠正法的教导而修证佛法,不必外求。

(狮子吼的解释,没有一字一句解释,麻烦师兄重新解释,住、洲、异……这几个单字解释一下。近阶辨正也看了,但无法完全掌握)。

(佛光藏)张西镇老师的白话解释:……要以自己做为洲渚(ㄓㄨˇ),以自己做为归依处;要以正法做为洲渚,以正法做为归依处;不以他人他法做为洲渚,不以他人他法做为归依处……。

先简单问一下,然后再像芭蕉一样,慢慢一层一层剥,把“神秘“的部分摊开在阳光下(哈,因我不懂才“神秘“啦)。

以自己为归依?我觉得这个要讲清楚,是归依自己什么?(以前就在想这个)……观察自己的身心就是归依自己吗?


David Chiou:

谢谢王师兄的提问。“住于自洲、住于自依;住于法洲、住于法依;不异洲、不异依”张西镇老师的白话译解说得不错,是指要以自己做为洲渚(ㄓㄨˇ),以自己做为归依处;要以正法做为洲渚,以正法做为归依处;不以他人他法做为洲渚,不以他人他法做为归依处……。

“以自己做为洲渚,以自己做为归依处”是个比喻,比喻什么呢?是皈依自己什么呢?难道是说就听自己的就好了?

其实不是的,佛陀在卷二十四第639经等经中,有解释这是指自己修行四念处,借由修四念处观察身心的本质,而能产生智慧:“若比丘身身观念处,精勤方便,正智正念,调伏世间贪忧。如是外身、内外身,受、心、法法观念处,亦如是说。阿难!是名自洲以自依、法洲以法依、不异洲不异洲依。”

有句话:“靠山山倒、靠人人老,靠自己最好”,这边的比喻也类似,要靠自己修行实证佛法,才是真正可靠的。

也感谢王师兄的提出,我本来的注解有点跳太快,会多加一些说明。

(狮子吼的解释,没有一字一句解释,麻烦师兄重新解释,住、洲、异……这几个单字解释一下。近阶辨正也看了,但无法完全掌握)。
  • “住”指安住、停留、依靠,“住自洲”直译是“安住在自己的洲渚上”,例如在海上漂流的人,找到了一片洲渚而能爬上去稍作休息。
  • “洲”是河中或海中的陆地,通常是泥沙淤积而成,可以让漂流或渡河的人暂作休息。
  • “异”是指“其它的”,例如自己没有实证佛法,却因为“某甲说什么什么是真理”而当作自己知道了真理,人云亦云,这样都不可靠。自己要见证了真理,才可靠。
 
agama/什麼是_自依_法依_不異依.txt · 上一次變更: 2021/02/26 15:38
 
Recent changes RSS feed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Powered by PHP Valid XHTML 1.0 Valid CSS
知客處  
帳號:

密碼:

以後自動登入



忘記密碼?

歡迎註冊以享全權!
© 1995- 卍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TIME:0.13598108291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