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ctj@Lion (fatman), 信区: BudaHelp 各位大德: 后学最近在看杂阿含《杂阿含经》卷四第102经,可是国文程度不好,一些看起来简单的句子实在觉得很奇怪,故特来此请教。在此先谢啦!
^^^^^^^^^^^^^^^^^^^^^ 这一句怎么说?
自显,是指自己?还是指 〞父母诸尊长 兄弟亲眷属〞?
为什么 〞今为婆罗门〞? 是 〞度诸天 彼岸〞,还是 〞度 诸天彼岸〞? Thank you very much!
作者 abstsai@ms1.hinet.net (Post Gateway), 信区: BudaHelp
首先我们知道当时的修行团体(宗教)也有很多,婆罗门就是当时佛法之外的宗教领袖(有些学者指是印度教,其实不一定),这些带领信徒的人就叫 “领群特” 。 现在也有许多这种人,自创某某宗某某派..这些都叫 “领群特”,用白话来说就是 “带“领”有一“群”信徒的“特”别的人。 为何世尊不用当时印度传统对 “宗教领袖” 的称谓--婆罗门来称呼他们呢?因为婆罗门是有一定水准的修行者,除了出身自婆罗门世家之外,还要有足够的修为(行为准则),但是当时自称婆罗门这些宗教领袖有没有达到那样的水准呢?所以世尊暂时不用婆罗门来称他们,把那些想当宗教领袖的人称之为 “领群特”,然后再告诉些“领群特”们,想当一个宗教领袖的话,就不可以有哪些行为。 这部经就是那些行为的记录,而您的问题:“自弃薄其妻,又不入淫舍,侵陵他所爱”的解释就是“自己不去理会老婆、嫌恶老婆,有生理上的需要时又不去找妓女解决,反而去找良家妇女”。意思就是一个领群特不可以搞婚外情。为何可以找妓女呢,因为妓女是买卖业,也是服务业,一个愿打、一个愿挨,所以找妓女是纯是解决生理需求。无关善意的行为。搞婚外情就不是打着修行者旗号的人所该作的。
有些领群特在亲人面前为了得到好感,因而说自己已得阿罗汉,还有把自己的兄弟..等人捧为阿罗汉。这都是不行的。 这句话包含了自己和兄弟亲人。在现代则包含同路人,所以不但上湿有神通,连老婆、小孩、大徒弟小徒弟..只要入了会就都有神通了矣。
世尊说过,祀火婆罗门是以火为供具的,像今天的道教的烧火、密教的火供..等都是以火为崇拜的工具。这种修法会得到转生诸天的福报,所以他们的彼岸就是转生到诸天。婆罗豆婆遮的意思就是: “如果照以前所作所为,要成为真正的婆罗门生到彼岸实在是很难,今天听了世尊所说的法,我才了解到真正的婆罗门是什么,现在我是真正的婆罗门了,我确信可以度到诸天的彼岸去了” 婆罗豆婆遮先生得到了阿罗汉,对于去处已了然于心,为何他不直接到真正的彼岸而仍然选择诸天为彼岸呢?同学们别忘了婆罗豆婆遮先生还有一大票信众要度的,同时这些信众都是信祀火法的,因为不能中途背弃信众,要让信众了解到真正的婆罗门法。 今天众多上湿大得法输们连领群特法都作不到,更别说进阶的婆罗门法和佛法了。老话一句,成天只会阿弥陀佛哀哀叫的领群特是和佛法无关的。
作者 sendoh@Lion (用心倾听就会听得到), 信区: BudaHelp 对不起,蔡老师,吐一下嘈... 就我目前所了解,杂阿含(大正一O二)的领特群经中,领特群好像是指”贱民”,这篇经的大意主要是一拜火教的婆罗门遇佛骂佛为”贱民”,佛乃利用此一机会教化. 在” 自弃薄其妻 又不入淫舍 侵陵他所爱 当知领群特” 这一段中主要是说:抛弃妻子,或不善待妻子,(想享受性欲之乐),又不去媱舍,却去侵犯别人的妻妾,这种人就是领特群[贱民]!! 在”父母诸尊长 兄弟亲眷属 实非阿罗汉 自显罗汉德 世间之大贼 当知领群特” ,是说对于父母尊长,兄弟亲属,说不实的话,自己非解脱的圣者,却对外宣称自己是解脱的圣者,这种人就是世间的大贼,当知这种人就是领特群[贱民]!! 在”先婆罗门难 今为婆罗门 沐浴离尘垢 度诸天彼岸”中应该是说,以前虽自称是婆罗门但却很难说名符其实的婆罗门,现在我可以说我是真正的婆罗门了,我已(借由法的)沐浴洗净一切尘垢,能度诸天到(解脱)的彼岸. 末学对蔡老师您对佛法上的解说相当认同,唯对解经释词有点意见,因此在这纾发鄙见,若末学真对经说理解有误,还望蔡老师您能对末学指教,末学将会感激不尽.谢谢 祝 福慧双修 注:在梵巴原文中,常有句子省略的情况发生,因此()中是末学根据经文前后意思,以直翻为序理解为便当原则所加入的句子,但原文中并无此句.
作者 abstsai@ms1.hinet.net (Post Gateway), 信区: BudaHelp
您对经文文义的解释和我的解释并无不同,只是对 “领群特” 一词的解释不一样,您的解释是正解,我的解释是歪解,不过我再来说明一下: 照传统的解法是把领群特作 “贱民” 解,古来大都作这样的解释。不过我认为真正的解释不可以作贱民解释,应该作 “贼头” 解释。因为印度的阶级--贱民--另有所指,因此不可以把领群特解释为贱民。但是贼头又指有犯罪的那些分子,译经的先贤因而照着词义来创出一个新名词。 在经上,婆罗豆婆遮先生看见了世尊,叫世尊为领群特,若把这名词译为印度阶级的贱民是犯了错误,因为世尊的出身所有的婆罗门不可能不知道,所以婆罗豆婆遮先生叫世尊时不可能把出身比他(婆罗门)高的人故意矮化,这在当时是大忌,因而领群特是当时的一个特别的名词,意思指那些自称为婆罗门人而实际上却不是出生于婆罗门威仪的人。 婆罗豆婆遮以为世尊虽是出身尊贵,但是也不过是带领一群信徒的混混,不是真正的婆罗门(他以为世尊是以贵族身分行婆罗门事)。婆罗门世家以宗教领袖自居,因而对非婆罗门种(出生)的宗教领袖就以 “领群特” 来称呼。 婆罗豆婆遮的领群特的意思是:非出生于婆罗门(宗教世家)家中的人却自称是婆罗门的人。 但是世尊把领群特的定义和婆罗的条件相比较,把婆罗门的行为规范纳入领群特中,列出了当时虽出生婆罗门的婆罗门,但实际上行为很差的那些婆罗门人的恶形恶状,所以世尊在说法的最后强调了:
二生汝当知 如我所显示 不以所生故 名为领群特 不是出生的种姓来判定是不是婆罗门。而是以所行的业(行为)来判定是不是婆罗门。当然也就不是非婆罗门生的人就是领群特。 婆罗豆婆遮先生也明白了,使用“领群特”这种带有岐视意味的词是不恰当的,因为领群特的行为正是当时婆罗门人的行为,这也就是那些特权阶级的人的行为,所以婆罗豆婆遮先生才会说若是照以前的行为,他自己不可能是真正的婆罗门。 而婆罗门生天却不是专利,而是具有真正婆罗门行为的人会生天,因而世尊对婆罗豆婆遮先生强调:
不以胜生故 障呵责恶道 现法受呵责 后世堕恶道 也就是生天是以善业为主的,和生不生在婆罗门家中无关。 所以我个人认为领群特不能译为贱民。
^^^^^^^^^^^^^^^^^^^^^^^ 这里可能是犯了 “大佛教沙文主义” 的嫌疑,在此经中世尊还没有对婆罗豆婆遮先生说半句要他入佛门的意思,纯只是善法而已。可是那位婆罗豆婆遮先生有慧根,所以要求受具足戒,主动入佛门。 婆罗豆婆遮得了阿罗汉果,但是他并没有能力度诸天到彼岸,只是他自己有能力解脱而已,这一位婆罗豆婆遮是有信众的婆罗门,因而世尊才会引用“带领信众的人该具有的威仪”的主题来说法。 您所说的:
可能是误会。实际上婆罗豆婆遮是姓氏,骂佛的那位婆罗豆婆遮是另外一个人, “婆罗豆婆遮.婆罗门” 就如我们说 :“张.立法委员” 一样。那位喜欢骂人的婆罗门叫 “健骂婆罗豆婆遮婆罗门” 。
别紧张,我又不是大官,哪能指教别人,咱们天南地北各说各话,我先声明我说的都不是正解,也就是说不是传统的解释,当然您会吓一跳,您对这部经文的解法我认为很对啊( 和我一样嘛 , CCC.. )。
您如果研读巴利文典,可能会发现凡是 “汝” 的意思的地方,有很多都被写成 “贱民” 了,现在我们所读的巴利语可不是当时佛和弟子们用的语言,学者在这一点上颇有争论。任何经典都有伪作或加味的手法,巴利语的加味料不会比汉语经典少,这一点可得小心。 附带一点: 可别以为老小子大声疾呼同学们多读《阿含经》,就以为阿含没有加味,其实错了,阿含的加味也不少:
例如三皈,原先是 “皈佛、法、众”。
作者 ptk (Kao) 下为印顺导师于“妙云集”里解释 (节录自 http://www.ebud.cn/budren/yinshun/miaoyun23/budren_yinshun_miaoyun23_20030428_11.html ) 关于“领群特”一词,又别作Vasalaka。考毘舍离域(异译毘耶离),巴利文常作Vesa^li^;但也有作Vasalaka的,如律文七百结集中“毘舍离诸跋耆比丘”的毘舍离。所以巴利文的Vasalaka,即是毘舍离。婆罗门称释尊为Vasalaka,意思是毘舍离人。 依后代的解说,毘舍离的意义是“广严”,并无卑贱的意味。这与婆罗门口中的毘舍离,带有卑劣不净的意义不合。毘舍离,即今Besarh村,在北贝哈尔的Muzaffarpur区。正统的婆罗门学者,对这一带的民族,无论在血统上,文化上,素来是轻视的。所以“毘舍离人”本意很好,但在婆罗门口中说起来,就有点轻视诬辱的意味。这如东夷的本为仁人,在从前中国人的口中说起来就有点鄙视一样。释尊是舍夷国的释迦族人,这是没有问题的。他与毘舍离一带民族,有血统与文化上的共同性;婆罗门这才称 释尊为毘舍离人,释尊也不否认。汉译的旃陀罗,是毘舍离通俗的意译,一望而知的知道是贱族。至于领群特一名,大抵是指领群的特牛。牝牛vasa 与毘舍离的声音相近;释尊的教化众生,如领群的大牛一样。译者的译作领群特,或许如此。总之,领群特一名,在婆罗门口中,是意味着种族的卑劣。 Heaven Chou: 我听过另一种解释, 刚在维基百科上也有看到: http://zh.wikipedia.org/wiki/%E9%87%8A%E8%BF%A6%E7%89%9F%E5%B0%BC 佛陀因具足大丈夫相和福泽亲族眷属,而常被比喻为“公牛王”(梵语:ṛṣabha,巴利语:usabha,nisabha),翻译时或略为“牛王”]。 在《杂阿含经》中婆罗豆婆遮婆罗门称佛陀为“领群特”即“领群之牛父” David Chou: 感谢多年来诸大德们的努力,跟 1997 年相比,现在学佛的工具资源多多了,而也可查到本经在《别译杂阿含经》及南传都有别译,因此也可协助厘清字义。 对应经典:
当然,不一定哪一个传承的经典文字是绝对的标准,但起码核心法义是共通的,就很实用了。
From: 322103张晴副主编 阿弥陀佛!
台南有位法师来电给我们客服, 附件是我找出的《好读 杂阿含经 第一册》191页注126原文,以及注解参考的印顺导师原文。 领群特:领群的特牛(公牛),是婆罗门嘲讽他人种族卑贱的双关语。佛陀与毘舍离一带的民族,有血统与文化上的共同性,而“毘舍离”与“特牛(牝牛)”的发音相近,此婆罗门(白种人)歧视“毘舍离”一带居住的民族(黄种人),加上佛陀带领了一群的弟子,因此婆罗门嘲讽为领群的公牛。
领群的特牛是公牛没错,牝牛是vasā也没错,但是“特牛”分别使用(公牛)、(牝牛)补充说明,确实反而会让读者困扰。请问你觉得要修改吗?
祝 张晴 合十 David Chiou: 感谢法师的来电以及您的告知。 看来印老是省略的说法,大致的联想脉络是这样: 毘舍离 -(音近)→ 母牛 -(都是牛)→ 公牛 -(讽刺佛)→ 领群特 我会将这位法师的建议加入进阶辨正中,也感谢法师的指点。 Huiyi Lin: 古印度包括佛陀时代,牛是重要资产,雅利安人的祖先就是以养牛为生的半游牧民族。母牛又特别重要,因为母牛能生小牛,还能产乳,利用价值高。在以物易物的大宗交易中,母牛往往是价格衡量的标准。印度人犯偷盗罪最常见的是偷牛,而且掠夺牛或丢失牛常常引发部落战争。 杂阿含有个名词“领群特”,特是指公牛,有种族偏见的婆罗门骂世尊是“领群特”,一方面世尊是男众,另一方面,公牛是相对价值较低的牛,所以“领群特”自然就含有看扁人的意思。 印顺法师解释“领群特”时加了一句“牝牛(vasā)与毘舍离的声音相近”。 牝牛是母牛,对印度人来说,母牛比公牛的价值还要高,没有理由以母牛来比喻低贱。就像古人骂和尚是“秃驴”,用驴而不用马来骂人,是因为马是汉人重要的战略物资,如同现代的坦克和导弹一样,相比之下,只能当卡车用的驴子价值就较低了。如果印顺法师那个时候有像现代那么丰富的印度史料可以读,他应该就不会加上牝牛那句话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