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kwos: “世间正见”和“出世间正见”的差别,有什么生活上的例子? David Chiou: “布施”是世间正见、是善行,但很多人布施有执著、是为了求善报,那就无法解脱。 若拥有出世间正见,基于四圣谛而有择法觉知,布施不执著,才是清净、解脱的布施。 陈建: 感觉在布施时,一开始就做到无所执著比较难一些 是否可以想成:以布施功德作为 朝向涅槃助缘 也是某种程度的 四圣谛思惟相应? David Chiou: 陈建所说的也是一种解法。我的理解则是:布施除了利他外,也是在舍去悭啬,舍去我所拥有的东东,也算是一种舍去我执,从这样的角度的布施则是符合四圣谛的一种练习。 相反地,如果为求“功德”而布施、为求回报而布施,就反而变成违反四圣谛的不净施,也就是达摩说的“无有功德”了。 金山豆: 换个角度来讲,为求功德而做各种施,意义上仅是一种”交易”,有来有往、有进有出,始终不出世间。能多一步做得到施而舍之,这舍下而不再落着的部分,或可作为出离世间的一个起点了。 释觉虚: 佛陀把见解的部分分成三种1邪见、2有漏正见、3无漏正见,邪见 巴利大藏经·中部》(卷117):“无施,无供养,无牺牲,无诸善行、恶行业之异熟果,无此世,无他世,无母,无父,无诸化生之有情,于世无诸沙门、婆罗门之正至、正行、自通达、证知此世、他世已而宣说。诸比库!此为邪见。” 那所谓的世间正见就是指的有漏正见,《巴利大藏经·中部》(卷117):“有施,有供养,牺牲,有诸善行、恶行业之异熟果,有此世,有他世,有母,有父,有诸化生之有情,于世沙门、婆罗门之正至、正行、有自通达、证知此世、他世已而宣说。诸比库!此是正见之有漏而有福分,有持依果者。 出世间正见 《巴利大藏经·中部》(卷117):“令成就圣心、无漏心、圣道者,为修习圣道结果之慧、慧根、慧力、择法觉支、正见、道支。诸比库!此等为正见之圣、无漏、出世之道支者也。” 所以这二者最大的差别一个是以有所求的回报,一个是以圣道相应
在四分比丘戒经上有说到这样, 所以持戒分为三种,1为名利及供养,2为升天上,这二者是属有漏的部分 3.与圣道相应持戒。这是属于无漏的部分 世间正见就如同一些人,有一些作布施是为了赎罪,有一些是因为身位地为的问题,行善使他们的名望更大,然有一些因为宗教的原故或是为了后世可以升天来做善,但这样在佛教认为只不过是有漏的行为。并无法达到出世间纯善。 Jiss Ye: AN.5.41 http://agama.buddhason.org/AN/AN0901.htm 5.木达王品 增支部5集41经/利用经(庄春江译) 有一次,世尊住在舍卫城祇树林给孤独园。 那时,屋主给孤独去见世尊。抵达后,向世尊问讯,接着在一旁坐下。在一旁坐好后,世尊对屋主给孤独这么说: “屋主!有这五种财富利用,哪五种呢? 屋主!这里,圣弟子以活力的努力所得,以腕力所积聚,以流汗所得,以如法所得的如法物财富使自己快乐、喜悦、适当地维持快乐;使父母快乐、喜悦、适当地维持快乐;使妻儿、奴仆、工人、佣人快乐、喜悦、适当地维持快乐,这是第一个财富利用。 再者,屋主!圣弟子以活力的努力所得,以腕力所积聚,以流汗所得,以如法所得的如法物财富使朋友、同事快乐、喜悦、适当地维持快乐,这是第二个财富利用。 再者,屋主!圣弟子以活力的努力所得,以腕力所积聚,以流汗所得,以如法所得的如法物财富,凡是那些灾祸:或火或水或国王或盗贼或不爱的继承人,他在像那样的灾祸上作防御,为自己作安稳,这是第三个财富利用。 再者,屋主!圣弟子以活力的努力所得,以腕力所积聚,以流汗所得,以如法所得的如法物财富,是五种供祭的作者:亲族的供祭、宾客的供祭、祖灵的供祭、国王的供祭、天神的供祭,这是第四个财富利用。 再者,屋主!圣弟子以活力的努力所得,以腕力所积聚,以流汗所得,以如法所得的如法物财富,凡那些已离憍慢放逸,忍耐与柔和已住立,个个使自己调御,个个使自己平息,个个使自己般涅槃的沙门、婆罗门,在像这样的沙门、婆罗门上建立目标崇高的、天的、安乐果报的、导向天界的供养,这是第五个财富利用。 屋主!这是五种财富利用。 屋主!如果当在这五种财富利用上利用时,圣弟子的财富走到遍尽,他这么想:‘我利用那些财富利用,我的财富走到遍尽。’像这样,他是无后悔者,屋主!如果当在这五个财富利用上利用时,圣弟子的财富增加,他这么想:‘我利用那些财富利用,我的财富增加。’像这样,他以二者成为无后悔者。”
“我是财富受用者、依存者的养育者,度脱灾祸者, 李照雄: “依法修行” 才是功德、布施只是去除悭吝与善业之 “福德” 。 Jiss Ye: 布施也是[依法修行]! [依法修行]的内容.其中也包含了[布施之道]喔!~ 由[布施]而通达[解脱].这是居士重要的修行方法喔!~ Jiss Ye: 何谓:[修行的重点]? 如果持戒.禅定.算是修行的重点. 那么布施也就是修行的重点了!~ 如[传车经.七车经]所说:[除此等之法,无取著,是般涅槃否?] 持戒.禅定.都是通达涅槃的路径.舍此路径.就无涅槃可言. 修行,不为得戒清净,也不为得心清净,乃至不为得知见清净,唯为得涅槃。 然而离此等即不得涅槃,以说七传接车之喻。 同样的.布施.端正法也都是通达涅槃的路径. 佛世时.“布施第一”的女居士~毘舍佉(鹿子母). 就是借由忆念布施的欢喜心而通达证果的!~ [清静道论]说明:修行禅定有四十种方法. [施随念]就是修行禅定的其中一个方法: 借由忆念自己所做的布施而心生大欢喜. 以布施所生起的欢喜心而证得禅定.以禅定而如实知见.以如实知见而证得涅槃。 请参考[传车经.七车经] [如是戒清净是唯至心清净,心清净是唯至见清净,见清净是唯至断疑清净,断疑清净是唯至道非道知见清净,道非道知见清净是唯至道迹知见清净,道迹知见清净是唯至知见清净,知见清净是唯至无取著,是至般涅槃。尊者!无取著,是至般涅槃,从世尊而住于梵行也。 ] [满达尼弗多曰: 尊者!为无取著般涅槃,从世尊而住于梵行。] [舍利弗曰: ....问:尊者!若然者,除此等之法,无取著,是般涅槃否? 答:实不然!尊者!] 《中阿含38经》〈卷9未曾有法品郁伽长者经第七〉(T01,479c24-480a4): 如诸佛法,先说端正法,闻者欢悦。谓说施、说戒、说生天法。毁呰‘欲’为灾患,‘生死’为秽;称叹‘无欲’为妙,‘道品’白净。 世尊为彼说如是法已,佛知彼有欢喜心、具足心、柔软心、堪耐心、胜上心、一向心、无疑心、无盖心。,有能有力堪受正法,谓如诸佛说正法要。世尊即为彼说‘苦、习、灭、道’。 彼时,郁伽长者即于坐中见四圣谛‘苦、习、灭、道’,犹如白素,易染为色。郁伽长者亦复如是,即于坐中见四圣谛‘苦、习、灭、道’。 Russ Wang: 联想到第二十二经中, 世尊为给孤独长者说法, 世尊说了一个次第“诸法无常,宜布施福事、持戒福事、生天福事,欲味、欲患、欲出,远离之福。”这个次第或许也可对应 “世间正见”和“出世间正见”。世间正见可成就世间福事,但是世间福事却不见得导向贪、瞋、痴的止息;接下来必须思维欲味、欲患、欲出,成就了出世间正见,循上苦、集、灭、道,真正导向解脱。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