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vid Chiou:

可注意此经特别提到“受持如是具足净戒,宿业渐吐”,以及“业更不造,宿业渐已断”。

常有朋友看到《中阿含经》提到耆那教是以苦行消业,而认为“随缘消旧业、莫更造新殃”和耆那教类似、不符佛法。

从本经来看,随缘若能“具足净戒”则可有“宿业渐吐”的效果,而“具足智慧”则能“业更不造,宿业渐已断”。

当然,若随缘却不具足净戒,也不发起智慧,则只是外道的混日子,混再久还是在轮回中,无法解脱。

修习戒定慧才是根本。


莫递云:

此《杂阿含经》卷33第934经会不会这一段来自于阿难系某一分裂部派:说一切有部的阿含经,其中【五下分结】思想这部分是受了此部派的迦旃延尼子之【发智论】影响而有的,且发智论的著作始因又来自于比此论还要更早一百多年前;佛教第一个论藏之【舍利弗阿毘达磨】,此阿毘达磨自又来自于佛教分裂后的优波离系部派所编辑的佛教史上第一流传论著,属于后造、非第一集结之经传。 而此部派论师的立场属于:【无明最后断除】的次第。 而其余南北传阿含(相应)的因缘法、缘生法;也就是佛陀经传内的立场则是【无明最先断】的:十二因缘观集灭、明见古仙人之八圣道,如实四谛三转十二行、修证七菩提支等法次法向。


我没有恶意,也没有懂很多,就只懂目前所明白的.. . .

我赞叹脸书一切贴张友善正面的文章~~

主要是想表达: 【宿业的消除与净化】论点上:【宿业】有点较分别观、宿命观,而修证上的消业、净化较属于耆那修行立场(果上修)。而个人认为佛陀教化比较倾向于因上修的【防止缘的支助】成为【无效业】,如此把惑业全部断尽,不再感果等不再受生的解脱之道;涅槃(止息)。 其实我只是想说:标题字眼的使用,好像与内容格格不入。但是又说到内容,虽然字句般若分别观看是可贵,但次第颠倒是因为依部派论师为首的教传原故,与原典之佛陀无明先断的十二因缘观教化刚好相反。

当然这只是一时兴起随口分享而已,不谈是非对错标准,因为我不一定是较靠近正确的.. . . 若有得罪,请多包容 呵呵~~


David Chiou:

谢谢莫兄指教,其实您引用的这段说法,本身恐怕不无疑义,绕了许多的“论”但逻辑推论是否严谨,依个人所知,学术界对此说法不认同的居多,在其他版面有很多网友讨论过,我就不多嘴了。不过,佛陀教导我们依经、依律,依法不依人,相信是共识 :-)

回到此议题本身:我也认同最重要的是“防止缘的支助”,此经文中说是“具足智慧”则能“业更不造,宿业渐已断”。

但这不代表“宿业的消除与净化”这一类主题下完全没有佛法的成分,虽然这议题有方便法和究竟法主客异位的问题,在现世也常被和外道法搞混。

耆那教有这法义也不代表就不是佛教的,就像四禅八定,许多外道也有,但有谁能持平的说佛教不讲四禅八定呢? 本经里面提到的“尼犍”正是耆那教主呢 :-)

重点在于“宿业的消除与净化”当中讲的是什么,讨论佛法是要思维法义,最好能避免看到“宿业”两个字就开枪 :-D 此经中讲得很清楚,“具足净戒”有“宿业渐吐”的效果,这虽然不如以解脱慧断除十二因缘的锁链来得根本,但在逻辑上及佛教因缘法义上是合理的。就逻辑上来看,有人认为“具足净戒”不能“宿业渐吐”吗?难道“具足净戒”会“宿业渐增”?可以说这不是根本,但不能否定有正面效果,否则因戒生定的初禅须要“离欲恶不善法”是怎么离的?恶不善法的消失无因无缘吗? :-)

我想莫兄也认同“具足净戒”本来就是不管哪一传佛法都再三强调的,其余反而是枝节 :-)

亲自读经的好处,实在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大师怎么说,不如自己多读经、多打坐。对于只相信阿含经或尼柯耶的人,没好好读个几遍以闻思修,更是难以想像啊~


David Chiou:

另外也提醒一下,本经其实不是“来自于阿难系某一分裂部派:说一切有部”所“造”的经文,更跟“发智论”或“舍利弗阿毘达磨”这些论师没有关系。最简单的一个证据,就是在分别说部的南传经文也有一样的叙述:

增支部3集75经/尼乾陀经 “无畏!这里,比丘是持戒者,……(中略)在学处上受持后学习。他不作新业,旧业经一再接触而作终结,灭尽是直接可见的、即时的、请你来见的、能引导的、智者应该自己经验的。 ”

亲自闻思修、持过八关斋戒以上的净戒修习的话,不须要比对经文也知道具足净戒的效果,而且也知道“摄心为戒,因戒生定”是多么的自然、多么的水道渠成,经文接着也记载了:

“无畏!当那位比丘这么戒具足时,他从离欲、离不善法后,进入后住于有寻、有伺,离而生喜、乐的初禅”

这当中的实践实在不是三言两语所可道尽,有待大家共同努力 :-)

 
agama/研討_宿業漸吐.txt · 上一次變更: 2020/10/23 12:23
 
Recent changes RSS feed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Powered by PHP Valid XHTML 1.0 Valid CSS
知客處  
帳號:

密碼:

以後自動登入



忘記密碼?

歡迎註冊以享全權!
© 1995- 卍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TIME:0.14779591560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