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亦: 《杂阿含经》第932经:“正复中间放逸,犹能以爪以口啄卵,得生其子。” 这一句应该怎么理解? Heaven Chow: 对于这句“正复中间放逸,犹能以爪以口啄卵,得生其子。” 我的理解是就算母鸡只要平时工夫够,就算中途偶尔放逸,最后依然可以顺利孵出小鸡。 有点类似《中阿含经》这段:“鸡设有放逸者,彼中或鸡子以[口*(隹/乃)]以足,啄破其卵,自安隐出” 这二段都是指母鸡偶有放逸。只是前者看起来是母鸡啄卵,中阿含则是小鸡自行啄卵。 David Chiou: 另一方面,以下两则经文又是不同的解读,是不能用爪刮让小鸡生出来的意思,照其脉络反而是说爪刮无用、不能放逸。会不会是原文就太难翻译了,同一译者就有三种翻译:
Heaven Chow:
以上这经我的解读是: 只要你勤修习道品,就像母鸡勤孵小鸡,就算母鸡不想让小鸡啄卵出来,小鸡还是会自然孵出来的。
这经我的解读是: 若母鸡勤孵小鸡,就算他心里没有想着:“这几天我要帮小鸡孵出来”但只要母鸡做好孵蛋的工作,小鸡自然会孵出来的。 ««««««««« 这几经的意思大概就是只要好好修行,就算偶尔放逸,或是根本没有想要解脱,或是甚至不想要解脱,最后还是成就解脱的。 David Chiou: 的确。补充的是最后这两经没有“可放逸”的说法,甚至是强调不放逸自然能修习有成。短短的一个譬喻有这么多种正反翻译,原文大概超难译 :Q Heaven Chow: 大概是类似的比喻说过多次,每次的重点不同,每个人记起来的部分也不同。只有这二句和放逸有关: “正复中间放逸,犹能以爪以口啄卵,得生其子。” “鸡设有放逸者,彼中或鸡子以[口*(隹/乃)]以足,啄破其卵,自安隐出” 的确也不是说可放逸,而是说就算偶有放逸,只要持续努力,还是可以有成就的。 David Chiou: 今天特别找了关于孵蛋的研究拜读,才理解了这个描述的合理性:小鸡从蛋内破壳遇上困难时,母鸡仍有机会以爪子或嘴啄蛋壳,帮助小鸡破壳而出。 以下三经的譬喻都是讲述母鸡有耐心地时时照顾鸡蛋,假以时日,小鸡自然会破壳而出,在这之前母鸡干着急也没有用。同样地,修行人要有耐心地勤修佛法,假以时日,终究会得到果证。
相较于前述三经,《杂阿含经》卷三十三第932经的譬喻中多了这句:“正复中间放逸,犹能以爪以口啄卵,得生其子。” 这个叙述乍看之下较为突兀,母鸡怎么可能啄鸡蛋来帮小鸡孵化? 鸡胚发育到孵化的前一天,小鸡会在蛋壳内啄破气室的薄膜,开始呼吸气室内的氧气。如果气室过小则氧气不够,或是胎位不正则啄不到气室而窒息。当小鸡在蛋内缺氧时会急速鸣叫,挣扎着想立刻破壳,警觉性高的母鸡能及时从外面啄破蛋壳,帮助小鸡破壳而出,以避免小鸡在蛋内窒息而死。 是什么原因造成气室过小或胎位不正?一个主因是母鸡在孵蛋期间疏于照顾,即“中间放逸”。气室过小可能肇因于环境湿度过高或是蛋壳的水汽传导力不佳;胎位不正可能肇因于没有适时翻蛋,造成胚胎外膜与内蛋壳膜的内层之间太早粘连,使得孵化前鸡嘴无法正确处于气室附近。 母鸡如果能持之以恒、时常照顾鸡蛋,气室过小或胎位不正的风险自然会大幅降低,小鸡就能自己破壳而出。但母鸡如果疏于照顾,“中间放逸”,造成气室过小或胎位不正,如果能够“随时消息,善爱护”,还有机会在最后的破壳阶段及时“以爪以口啄卵”,试着补救。 前述三则经文的母鸡孵蛋譬喻中都没有这个叙述,只有第932经这么说,可能是因为前述三则经文都是佛陀向出家人的开示,而第932经是佛陀特别为在家人释氏摩诃男的开示。在家学佛容易受到外缘的影响而“中间放逸”,但如果能“随时消息,善爱护”,修习在家五法和六念,就能试着补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