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yne:

《杂阿含经》第916经说:“妄语对以舍心”,证得四无量心(包含舍无量心)是梵天的层次,但为何梵天仍曾妄语?

《阿毘达磨俱舍论》卷4〈分别根品2〉:“经说。谄诳极至梵天。众相依故。上地无有。以大梵王处自梵众。忽被马胜苾刍问言。此四大种当于何位尽灭无余。梵王不知无余灭位。便矫乱答。我于此梵众是大梵自在作者化者生者养者。是一切父。作是语已。引出众外谄言愧谢。令还问佛。”(CBETA, T29, no. 1558, p. 20, c25-p. 21, a2)


David Chiou:

“舍”也不仅到初禅天顶的梵天的“舍无量心”的层面,像四禅的禅支也有“舍禅支”,因此舍无量心可进一步升华超越初禅。

但就佛教来说,离身见更为重要,禅定还是有进有退的。


root:

不只是初禅天,有比丘将四禅误会为是涅槃,天界却终有一天寿终将入轮回,因而起瞋心谤佛,由谤佛而堕地狱,因此没出三界都可能造恶业。

《大智度论》卷17〈序品1〉:“一比丘得四禅,生增上慢谓得四道。得初禅时,谓是须陀洹;第二禅时,谓是斯陀含;第三禅时,谓是阿那含;第四禅时,谓得阿罗汉。恃是而止,不复求进。命欲尽时,见有四禅中阴相来,便生邪见,谓:“无涅槃,佛为欺我。”恶邪生故,失四禅中阴,便见阿鼻泥犁中阴相,命终即生阿鼻地狱。”(CBETA, T25, no. 1509, p. 189, a11-18)


陈建:

关于以四无量心别对四戒,以及自通之法,印导意见:

持戒与慈悲

  戒律的广义,包含一切正行。但依狭义说,重在不杀、不盗、不淫、不妄语等善。出家众的四根本戒,比在家五戒更严格。淫戒,连夫妇的正淫也禁止;妄语,重在未证谓证等大妄语,这都与定学有关。不杀、盗、淫、妄为根本的戒善,出家众多从消极的禁止恶行说。但在家众持戒,即富有积极的同情感。要知戒善是合法则的,也是由于同情──慈悲喜舍的流露而表现于行为的。如《杂含》(卷三七‧一〇四四经)佛为鞞纽多罗聚落长者说:“若有欲杀我者,我不喜;我若所不喜,他亦如是,云何杀彼?作是觉已,受不杀生、不乐杀生”──淫盗等同。释尊称这是“自通之法”,即以己心而通他人之心的同情,近于儒家的恕道。所以身语根本戒的受持不犯,不但是他律的不可作,也是自律的觉得不应该作。这例如不杀,不使一切有情受杀生苦,也是给一切有情以安全感。进一步,更要爱护有情的生命,戒不即是慈悲的实践吗?《杂含》(卷三二‧九一六经)佛为刀师氏聚落主说:“若于有心杀生,当自悔责不是不类。若不有心杀生,无怨无憎,心生随喜。……心与慈俱。……如是偷盗对以悲心,邪淫对以喜心,妄语对以舍心”。这以四无量心别对四戒,不过约他的偏重说,其实是相通的。

佛法概论 P.232

 
agama/研討_經文說有捨無量心可對治妄語_但聽說梵天曾妄語.txt · 上一次變更: 2020/10/23 12:23
 
Recent changes RSS feed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Powered by PHP Valid XHTML 1.0 Valid CSS
知客處  
帳號:

密碼:

以後自動登入



忘記密碼?

歡迎註冊以享全權!
© 1995- 卍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TIME:0.151686906814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