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比较不容易对应的几项:

‘摄阿毘达摩概要精解’:
- 于四取当中,第一种可以是对欲乐强烈的渴爱,但诸注疏指出此取可以更广泛地包括对一切世间之物的渴爱。 - 邪见取是执取任何在道德上是属于邪恶之见,例如无作见、断见等,或是执取任何有关“世界是永恒的还是不永恒的”等的忆测之见。 - 戒禁取是认为实行仪式或修苦行及其种种戒禁能够导向解脱。 - 我论取即是执著“身见”(sakkayaditthi),即认为五蕴的任何一个是“我”或“我所有”。

能够“胜解”这六处,也就是对佛法完全不疑,因此将“胜解”也连到“疑”。

邪见(见取)和疑通常在经中是分开列,不过也找不到更好的对应了,因此将 “见取” 指向 “疑”。

“我语取” 则指向 “身见”。

另外,根据“中华佛学百科全书”:
(4)我语取(梵atma-vadopa^da^na,巴atta-va^-du-pa^da^na)︰乃以我、我所为实在的执著,亦即缘内身而起的烦恼,故《佛性论》卷三云(大正31‧802c)︰“我语取,我语者缘内身故,一切内法为我语,贪著内法名我语取。”小乘中,毗婆沙师以为,此以色、无色界三十八事为自性,即十贪、十慢、十无明、八疑。经部师谓,此取为缘三界之我语所取之贪,但经部或依身,或依见、慢,或依世言说解释我语取之义。《成实论》之说与经部第三说大致相同。即以说无我故,但取我之语而名我语取。唯识大乘之《瑜伽师地论》卷十说,此即于萨迦耶见的所有欲贪。《杂集论》则说见取、戒禁取所依止的萨迦耶见即为我语取。

我语取跟身见、慢,都有关系。

至于“远离”和“掉举”的关系:
《瑜伽师地论》卷十一: 掉举者︰谓因亲属寻思,国土寻思,不死寻思,或随忆念昔所经历戏笑欢娱所行之事,心生諠动腾跃之性。

“远离”能解决“掉举”的这些寻思,因此“远离”指向“掉举”。

 
agama/研討_解脫六處和阿羅漢資格的對應.txt · 上一次變更: 2012/11/27 22:20
 
Recent changes RSS feed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Powered by PHP Valid XHTML 1.0 Valid CSS
知客處  
帳號:

密碼:

以後自動登入



忘記密碼?

歡迎註冊以享全權!
© 1995- 卍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TIME:0.1108729839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