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uest:

《杂阿含经》卷三十七第1045经说:“譬如净物、净物自相和合,乳生酪,酪生酥,酥生醍醐,醍醐自相和合”,以此比喻物以类聚。

但是为什么“净物、净物自相和合”?这跟“乳生酪,酪生酥,酥生醍醐”有什么关系?


David Chiou:

本经的重点的确是“物以类聚”,所举的例子也是为了说明物以类聚,把握这个重点即可。

要理解这一句:“譬如净物、净物自相和合,乳生酪,酪生酥,酥生醍醐,醍醐自相和合”,首先可了解一下牛乳发酵以及益菌的原理:

牛乳会发酵成乳酪,是因为有乳酸菌。乳酸菌对牛乳的作用及代谢物符合人类的需求,因此被人类称为益菌。

熟悉发酵或养菌原理的人就知道,在一个桶子里,如果某一菌种占了绝大多数,成为优势菌种,那么其他菌种就很难侵入,偶尔侵入的其他菌种会被优势菌种给盖过去,除非是有特殊能力的菌种(例如其代谢物为抗生素)或是环境改变(例如温度改变而不适合原先的菌种)。

益菌为优势菌种是如此,坏菌为优势菌种也是如此。一桶牛奶是发酵成为黄白色的乳酪,还是腐败成为污黑恶臭的厨余,端看优势菌种是益菌还是坏菌。

如果一桶牛奶中乳酸菌已建立了优势族群,成为干净的乳酪(净物),新的牛奶加入时自然倾向培养更多的乳酸菌,成为干净的乳酪(净物),也可以说是“净物、净物自相和合”。

至于酪、酥、醍醐则是牛奶经过不同阶段精炼的产物,愈后来的阶段自然乳酸菌的纯度愈高、残存没有发酵的牛奶愈少,愈不容易让坏菌生存。

这种现象,表面上看起来就像是“物以类聚”,也像是“近朱者亦、近墨者黑”。

古人从生活中知道这样的现象可作为譬喻,但我们也不需要太过讲究细节,毕竟譬喻就只是譬喻,了解其要表达的意义重点即可。

 
agama/研討_雜阿含經_第1045經為何_淨物_淨物自相和合.txt · 上一次變更: 2025/01/08 18:59
 
Recent changes RSS feed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Powered by PHP Valid XHTML 1.0 Valid CSS
知客處  
帳號:

密碼:

以後自動登入



忘記密碼?

歡迎註冊以享全權!
© 1995- 卍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TIME:0.24256801605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