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建:

《杂阿含经》第284经的生活例子中,“名色”的例子是“外观”。但一般阿毗达磨中“名色”定义为五蕴,为什么举例为“外观”?


David Chiou:

本经经文中说“其心驱驰,追逐名色”,“识则不驱驰、追逐名色”,偏向于将“名色”作为根所对的境。因此举例为“外观”,也就是眼睛所看到的外境。

学理上,五蕴可代表世间一切,十二入处也可代表世间一切,只是分类法的不同,因此本段经文和其他地方的经文也没有矛盾。

在十二因缘的分析上,识、名色、六入处三支一起分析时,可对应到其余经文中说的“缘眼、色,生眼识”(有不同的解法,这边说的是特别对应到本经经文的解法),搭配本经来看,“名色”支也可举例为“尘(六境)”。(只是举例而已。)


Wayne Tsai:

经上说凡夫将身心视作我、我所,有二十种身见。因此“名色”(身心)对修行人也是要正观的境,只是凡夫以为“名色”是我,而没有认知到“名色”也都是因缘的一部分,而不是我的、我所有的。

因此将“名色”举例为“外观”虽然在世间的看法看似不同,在佛法的观点并没有矛盾。


David Chiou:

另外也可参见同卷第294经的经文“内有此识身,外有名色,此二因缘生触”以及该经的“读经拾得”,有更详细的说明。

 
agama/研討_雜阿含經_第284經中_名色_為何舉例為_外觀.txt · 上一次變更: 2020/10/23 12:23
 
Recent changes RSS feed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Powered by PHP Valid XHTML 1.0 Valid CSS
知客處  
帳號:

密碼:

以後自動登入



忘記密碼?

歡迎註冊以享全權!
© 1995- 卍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TIME:0.097154855728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