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n:

眼识 耳识 鼻识 舌识 身识 意识 或 眼触 耳触 鼻触 舌触 身触 意触 是否可以“同时”。

之前讨论得到的见解为 不能同时,这个可以借由初禅得定后观之。但查询相关资料,似乎是可以同时。不知何谓正知见?

例如星云法师说:“五俱不只是指五识同时俱起的意思,而是或一俱,或二俱,或三俱、四俱、五俱,看因缘而定。”


Murphy Chen:

我的理解是关键在于 “同时” 的定义,阿毗达摩对于 “同时” 的定义是同一个心识刹那。
五俱意识的 “同时”,或许单位和阿毗达摩定义的心识刹那的单位不同。

根据我的印象,阿含经应该没有讨论到 “眼识 耳识 鼻识 舌识 身识 意识 或 眼触 耳触 鼻触 舌触 身触 意触” 是否能同时的议题。


David Chiou:

南传阿毗达磨对于人心的运作,是类似单核单CPU的模型,所有的心识是一个接着一个,一次一个,因此根据南传论,结论的确是无法同时。

但这是南传阿毗达磨的看法,经中倒没有说这个限制。阿毗达磨 (不管南北藏传) 是以当时人们能理解的说法来阐释经文,通常不会违背经文,但是细节则由各宗派自行脑补,因此各宗派的论在细节上会有一些不同。

单CPU的模型也超过南传阿毗达磨的时代千年了,也很厉害了。那时要是来个 multi core multi cpu multi thread 的多工模型,那阿毗达磨不一定能传下来,变玄学了 :-D

印象中有北传论中有多CPU模型,但我也没研究过。

另一方面,从修行的角度,先止再观是最常见的路,因此先简化问题 (例如简化为单CPU) 是有利于修行的,搞愈复杂愈难止观,不一定有实用价值,在佛法上来说最后的解答还是自己入定后验证看看才是最有趣的,虽然所见仍可能不够完整。


Fremen:

条条大路通罗马,唯一要注意的是每条路出发点与脉络都不同,也不太好使用影之分身跨越在不同道路间,这样迷路的机会多一些,可能会忘记要去罗马

所以每个指月之指都需要特定视角才能看到月亮,认人建议,对每个架构先求内部的掌握再谈跨架构的思辨,但特别要注意的是解脱目的地才是重点


Heaven Chow:

一心多心的讨论,可以参考维基百科的一些简单介绍。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4%B8%80%E5%BF%83%E8%AB%96#cite_note-30

注 30 提到的杂阿含经通常是一心论的根据:

彼心、意、识日夜时刻,须臾转变,异生、异灭。

不过维基百科也写道,多心论也是以此经为根据,我就不知道他们的根据是如何解说的了。


Ben:

昨天有找到庄春江居士的文章 其文意好像也是认同 会同时发生 但佛陀为方便解说简化 (或说分析)

因为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情况,即使对单一的境界,六根很少是单独一根运作的,通常都有两个以上的感官器官同时运作,相互交叉影响。尤其是意根,一个念头的生起,就可以是意根的一个认识过程,所以,那会是纠葛复杂的,更何况与境界的接触,很少是单一、静止的,通常是一个紧接着一个的来。所以我们的认识过程,是多重而动态的,使得我们更不容易看清楚它的过程发展(所以,上面只是单纯化的例子)。虽然是这么的复杂,但是,透过对单纯境界认识过程的学习,我们会逐渐熟悉,并且有能力去厘清那些复杂的。尤其是那些带给我们显著困扰的事件,再复杂也必须尝试去分析厘清,去看清楚问题的症结。

类似将混合信号 透过傅立叶分析 得知内涵频率组成。


Murphy Chen:

很有创意的比喻!

或也类似量子的叠加态。:-)


Murphy Chen:

Full time 学佛 20 多年的杨锦章居士 (孰悉唯识和解深密经) 来电说明: “五俱意识” 和 “五识在一心之中不会同时升起”, 或许都是对的, 取决于修行者证悟的境界.

补充阿毗达摩的说明 (讨论时可多引用经文):
”(89心其中和眼耳鼻舌身识相关的心:)(八)眼识与舍俱行,(九)耳识、(十)鼻识、(十一)舌识亦如是;(十二)身识与乐俱行” - 阿毗达摩概要精解(2015中译修订版), p.22 “每一心识刹那里必定只能有一心生起。” - 阿毗达摩概要精解(2015中译修订版), p.105


Ben:

根据 wikipedia “一心论”条目,我们在讨论的应该就是古代论师们已经吵过的 一心论与多心论 ^^

这样以后有人有疑问 就能说明两论的观点差异处了。感恩 ^^


Murphy Chen:

从 WiKi 多心论 反查经文,发现阿含经的确有讲一心论耶

《杂阿含经》第289经

...四大色身或见十年住,二十、三十,乃至百年,若善消息或复少过。彼心、意、识日夜时刻,须臾转变,异生、异灭。犹如猕猴游林树间,须臾处处,攀捉枝条,放一取一。彼心、意、识亦复如是,异生、异灭。...

David Chiou:

这段经文的重点在于异生、异灭,每一刹那的心识都是新生的,不是旧的那个。其中“放一取一”是在譬喻中,比喻猴子攀新的枝条、放旧的枝条,是可以解读为一心,但因为只是譬喻,比较难以作为强力的佐证,例如有人可能说猴子只有两只手,但章鱼有八爪呢 :-) 就我所知(我片面所知的)论都主张前一刹那的意识,成为下一刹那的意根,而能缘生法境,这也跟猴子放一枝条、取一枝条有点相近,但没有特别讲一个还是多个,所以古来论师才会有不同的观点。

但是当然,依据南传阿毗达磨修习的话,就照南传的模型即可,甚至也不需要搞得像阿毗达磨那么复杂,照禅师所教即可。像开印法师就讲过一个很重要的观念:论师要化简为繁,才能讲得完整;禅师则要化繁为简,弟子修行才有下手处。而且修观时不要拿心路历程一类那么复杂的东西去代入,那只是自己概念的想像,不是真实法。(“概念法 vs 真实法”是南传阿毗达磨用语,指“自己看来而想像出的概念 vs. 实际发生的现象”是有差距的。这不是精确的说明,仅供参考。)


Ben:

印顺《唯识学探源》:“心性本净论者是一心相续论者,一心相续论者是在前后不断的演化中,发现它相互一贯的不变性,前后不异的共同点。拿心来说,就是了了觉知性。常心与一心,不过是觉性不变的异名。常心,并不是外道妄想构成的不生不灭,非因非果,离世间而独存的东西,它只在随缘 触境的作用中。换句话说:常,就是无常,就是念念生灭。若不能认取无常中的真常,那末,无常、念念灭,只是断灭论。我们必须认识,刹那生灭不是前后成为隔别物,相续也不是前后机械的累积。在大众、分别说系,当然有着很多的难点,这一直要到一切皆空论者,才能完成这“相续不断”的理论,才能克服那严重而困难的问题。”


Murphy Chen:

根据南传阿毗达摩论师,心的运作频率是 Thz (10^12 hz) 级别。

(目前 CPU 的运作频率最高多在 Ghz (10^9 hz) 级别。)

“在《阿毗达摩论》里,一个心的寿命名为一个心识刹那。这时间单位是非常短暂的;根据诸论师,在闪电间或眨眼间,即有数万亿个心识刹那过去了。虽然它极其短暂,但每个心识刹那还可以再分为三个小刹那,即:生时、住时及灭时。在每一个心识刹那里,一个心生起,执行其刹那间的作用,随后即坏灭,而供给下一心生起的因缘条件。如是,依心识刹那次序,心流持续不断地发生,即如河水之流一般。 ” - 阿毗达摩概要精解(2015中译修订版), p137-138

心变化这么快,要怎么观呢?

如果外境也一直变化,会很难观心,因为心和对象同时改变太快。
因此设法让心专注在一个不变的外境,比较有机会间接观察到心的变化。
或许这就是为什么修观之前,最好先培育止。


Murphy Chen:

《杂阿含经》第289经相对应的南传经文:

那被这样称为‘心’、‘意’、‘识’的,日以继夜依一个生起,依另一个被灭。

依另一个被灭:“异生,异灭”,南传作“依一个生起,依另一个被灭”(aññadeva uppajjati aññaṃ nirujjhati,逐字译为“异生异灭”),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依一物发生,并且依另一物终止”(arises as one thing and ceases as another),并解说譬喻的重点不在于像猴子般的动个不停,而是心总离不开所缘。 (庄春江注)

http://agama.buddhason.org/SA/SA0289.htm


Ben:

刚刚发现一个有趣的点 维基百科上反而是用 第289经 猿喻经 来支持多心论点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A4%9A%E5%BF%83%E8%AB%96

《杂阿含经》卷12〈289经〉:“四大色身,或见十年住、二十、三十,乃至百年。若善消息,或复小过。彼心、意、识日夜时克,须臾转变,异生异灭。犹如猕猴游林树间,须臾处处,攀捉枝条,放一取一。彼心、意、识亦复如是,异生异灭。”

《成实论》卷5:“又猿喻经说:譬如猿猴舍一枝攀一枝,心亦如是,异生异灭。又若心是一,说六识众,此言则坏。”


David Chiou:

我大概猜成实论的解读是:猿猴是舍一个树枝、抓一个树枝。但识有六个,如果只有一心,原来六只猴子有六支树枝,怎么最后只剩一支树枝?

(个人假想成实论作者的解读。)

论中总是有脑补的成分,因此一个经文各自表述很常见 :-D 也因此经律还是最重要,论有帮助,但万一论和经有冲突或是有不同的解读,则先保留。

 
agama/研討_雜阿含經_第289經與_一心論_多心論.txt · 上一次變更: 2021/05/12 23:51
 
Recent changes RSS feed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Powered by PHP Valid XHTML 1.0 Valid CSS
知客處  
帳號:

密碼:

以後自動登入



忘記密碼?

歡迎註冊以享全權!
© 1995- 卍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TIME:0.095401048660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