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vid Chiou:

请问336-338经的标点:

A.“有六舍行。云何为六?诸比丘!谓眼见色舍,于彼色处行。”

or

B.“有六舍行。云何为六?诸比丘!谓眼见色,舍于彼色处行。”

哪个才合理?

个人的看法如下,还请高手切磋指教:

这几经讲的喜、忧、舍,喜是基于贪,忧是基于瞋,舍是基于痴,因此这边的“舍”还是在造业,也就是“不苦不乐受”但还是造业,就像混日子、没感觉的人还是在造业。第339经的“有六常行。云何为六?若比丘眼见色,不苦、不乐,舍心住正念、正智。”才是不造业。

若照B,感觉上是说舍于造业了?那较不合理。因此我觉得A较合理,白话是:眼睛见到了色时不苦不乐,还是在那色境上造业。

不过为免个人所见不周,因此上来请教一下大家的看法。谢谢!

Ps. 印老及庄居士的断句都是 B ,单看国文的话 B 比较通顺,法雨版CBETA标点则为 A。

经文连结: http://buddhaspace.org/agama/13.html#三三六


Anderson Chang:

若把“行”换成造作,会觉得A比较好懂。但B也不是讲不通。

造作的地方→于彼(色处)行
造作的内容→眼见色(而)舍

B的话,[舍]于彼色处行,读起来像好像[舍]成为在六境造作的主体。

也同意这里的舍非相应于解脱的舍,339六常行才是正念正智。

有对应的南传经号吗?想查舍&近伺察的巴利字义,thx:-)


David Chiou:

南传对应经典是长部第33经。


Anderson Chang:

刚刚查[近伺察],发现南传对应这三经的部分,有可能是在讲禅观时的运用。

近伺察: vicāra<vi 扩大+ cāra<car 移动;sustained application 继续专注目标) ... 是1 伺(cāro 侦查)、2 伺察(vicāro)、3 随伺(anucāro 紧跟着伺察)、4 近伺(upacāro 靠近 ...

在目标上持续的观察。

那这样就会有不同的解读了,但都可以通。

杂阿含经可指一般状况下,有这几种心理造作;

长部则可看做禅观时的技巧,于六处生起喜忧舍三受时,随顺详加观察。只是这边“舍”的精确定义仍需商榷,它是用upekkha,这个字使用的范围很广,舍受,四梵住,七觉分,到四禅舍念清净都是用这个字。


乔瑟夫:

336经经文比较好懂:有六喜行。云何为六?诸比丘!谓眼见色喜,于彼色处行。.....如果看到一百万现钞而且是你的;心情(kimoge)是高兴的(喜),然后会想在一百万现钞如何如何.....(我赞成a)

于b.....如果看到一百万现钞而且是你的,才喜欢在想在一百万现钞如何如何.....


Heawen Chou:

我也觉得用 B 会比较单纯, 至少三经的体例一致, 不管是不是相应于解脱的舍, 都可以套用.

David 想的部分比较深, 我想就算换成 A , 一般大概也不会想到 David 提的部分. :-)


Anderson Chang:

《阿毘达磨集异门足论》:“六舍近行者,云何为六? 答:‘一、 眼見色已顺舍处色近行,二、耳闻声已顺舍处声近行,三、鼻嗅香已顺舍处香近行,四、 舌尝味已顺舍处味近行,五、身觉触已顺舍处触近行,六、意了法已顺舍处法近行。”(T26, no. 1536, p. 430, a21-25)


David Chiou:

的确这个翻译就完全合理了,义理上同A,而不会有A的不通顺的问题。


乔瑟夫:

这几篇336-338经,刚好前一篇是335经,这篇太有名了


David Chiou:

是啊!335经是“第一义空经”,也是一篇层次特别高的经文:“眼生时无有来处,灭时无有去处。如是眼不实而生,生已尽灭,有业报而无作者,此阴灭已,异阴相续,除俗数法”。

这经也强调了无受者、无作者的概念,比起一般四禅的舍念清净的层次又高了许多,可说是般若的层次。因此第336-338经接下来提到舍还不究竟,也就很合理了。


David Chiou:

感谢大家热心的讨论。我想,由于《杂阿含经》这边翻译时文字已较拗口了,照大家的讨论看下来,A、B 都不完美,不过过程有时比结果还重要,在拗口的文字下背后的意义如何可能更重要,因此在回复内作了些补充,只是平衡报导,不是找茶啊 ;-)

目前看来《阿毘达磨集异门足论》的翻译最顺又较不容易被误解:“六舍近行者,云何为六? 答:‘一、 眼見色已顺舍处色近行,二、耳闻声已顺舍处声近行,三、鼻嗅香已顺舍处香近行,四、 舌尝味已顺舍处味近行,五、身觉触已顺舍处触近行,六、意了法已顺舍处法近行。”

 
agama/研討_雜阿含經_第336至338經的標點.txt · 上一次變更: 2020/10/23 12:23
 
Recent changes RSS feed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Powered by PHP Valid XHTML 1.0 Valid CSS
知客處  
帳號:

密碼:

以後自動登入



忘記密碼?

歡迎註冊以享全權!
© 1995- 卍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TIME:0.11656999588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