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uss Wang:

杂阿含第 373 经:“意思食断(知)者,三爱则断。三爱断者,彼多闻圣弟子于上更无所作,所作已作故。”

“如是观者,意思食断(知)。意思食断(知)者,三爱则断。三爱断者,彼多闻圣弟子于上更无所作,所作已作故。”

我觉得少了关键字,我用括号表示出来了。

这里的“断”都是“断知” (pariññāte),完全的了知,跟“断绝”比较没有关系,我也建议多加这一个在辩证或注解,pariññāte 这个字 的 Pari 是圆、全部、完全到底的, 例如葛老翻译 pariññāta 为已了知到它的尽头。我猜由“完全到底、尽头”这个“没有后续”的语意而翻译为断。 我稍微查了一下几个阿含经中的断,都是“断知”, 不是断除。


chakwos:

刚看一下经文,相对应的南传经典四食都一样,都作“被遍知”。有趣的是北传只有“意思食”是“断”,其它三个都作“断知”,从没有校勘的修正看来,当初就是这样译的,不排除“意思食”的“知”字是不小心被省略。同意 Russ 的解读。


Russ Wang:

我知道 CBETA 的立场,只是请 Heaven 确定一下 :)

我想最主要的问题不是在缺字,而是我们的注解方式,我们特别注解了

“断知:(舍断而)彻底地了知。”,

然而没却有注解

“断:即是断知。”

像我一样龟毛的同学会认为“断知”与“断”是不同的,甚至误以为“断”是断除,那么就会将“意思食断者,三爱则断”解释为“如果意思食断了,就能断三爱” 那缘生的次序就整个反了。

我们知道这句经文是逆推十二因缘的标准过程,“于意思食彻底了知的话,便能了知三爱”,对老参同学来说读不出问题,但对于初读的同学来说就会是大问题,我认为我们的解释应该够完整,且不能够有“断除”的意思在里面,原巴利语也没有这个字义在里面。

这一经的读经拾得也是写的很危险:

  • 麤抟食断知 → 五欲功德贪爱断(阿那含以上)
  • 细触食断知 → 三受断(阿罗汉)
  • 意思食断知 → 三爱断(阿罗汉)
  • 识食断知 → 名色断(阿罗汉)

其实对老参来说,“彻底地了知” 与“断” 就只是体与用的差别,实是一事,但我们这么写只会让读者更加相信“断知”与“断”铁定不一样

应该推敲一下怎么写比较好。

随手写的:

本经提到四食的断知(彻底了知)所对应的智慧程度

  • 由“麤抟食”的断知 →升起“五欲功德贪爱” 的断知 (阿那含以上的智见)
  • 由“细触食”的断知 → 升起“三受”的的断知(阿罗汉的智见)
  • 由“意思食”的断(知) → 升起“三爱”的断(知)(阿罗汉的智见)
  • 由“识食”的断知 → 升起“名色”的断知(阿罗汉的智见)

Heaven Chow:

Russ 提到杂阿含经“断知”少了“知”的问题,我查了高丽藏与北藏,也都是如此。

个人不负责猜想,也许四食中意思食是三个字,为了让字数对齐,所以意思食少了一个知字。 :)

其实我读经向来一目看十行,看完忘一半以上,也很少细究,没人提我还不知注意到这里面学问这么多... ^_^!

再仔细看了经文,经文佛陀是教导比丘如何观察四食,解释完之后,才说这是XX食断(知)。因此重点是前面的观法,至于后面怎么称呼,应该还好。若只看名称,不去管佛教的教导,而自行猜测,那就是行者的问题了。

当然,我也是同意 Russ 说那里少了知字,能解释或进阶辩证中说明都是很好,我上面只是提一下个人感想。

最后那个【断】字,究竟有没有【断除】的意思,可以再讨论看看。许多辞典是有提到,但不知是不是望字生义而自行加上去的猜想?

因为【断】有【决定、判定;尽、极;绝对】等意思,例如“断无此理”,若断解释为极、尽,就有全面的了知之意,若用绝对也似乎说的通,不一定需要用“断除”。可惜我对这方面了解太有限了,只是提出来供大家参考。

https://dict.variants.moe.edu.tw/variants/rbt/word_attribute.rbt?quote_code=QTAxNzU4


David Chiou:

能看到这个用词不一致实在是蛮细心的。

的确南传经文在四食都是用“断知”一词,因此也可说意思食的“断”是“断知”的简写。

另一方面,南北传的传承文本不同,意思食是抽象的,用断似乎也说得通,如果硬要推论为何其他三食是“断知”而只有意思食是用“断”,似乎可硬掰说思考(意思食)比较容易断 :-P

关于“断知”的注解,我查了一下,可能出自庄居士辞典:

  • 断知:因舍断而彻底了知。(相关词“断知法”“色断知”“识断知”“三结断知”“名色断知”)

以前大概觉得这已差不多是最佳解,所以只将“因舍断而”放入小括号中,而没有另作注解。

这个词,菩提比丘英译注解说只有阿罗汉才适合说是“遍知/断知”,只有初果以上的圣者才适合说“证知”。阿罗汉也舍断彻底了,我想这可能是庄居士注解的背景。

这则拾得内容是经文照抄,又在讲阿罗汉境界,阿罗汉层次的东西我程度不够,只敢照抄经文 :Q


Russ Wang:

杂阿含第 373 经中的“断知”(或是意思食中的“断”),相对应的巴利文都是 pariññāte

pariññāte 在阿含经中也常翻译是“遍知”,另外则有一个字 pahānapariññāti (pahāna 断 -pariññā 遍知) 反而翻为“断知(断遍知)”

根据巴利注释书 ‘Pariññāteti ñātapariññā tīraṇapariññā pahānapariññāti ' 遍知可以再分为知遍知、审察遍知、断遍知

其中 pahānapariññāti 对应麤抟食

另外,“遍知”也分为“世间”与“出世间”,因此 David 提到菩提比丘英译注解说只有阿罗汉才适合说是“遍知/断知”,可能还需要从上下文去厘清是否只针对出世间遍知的讨论。

 
agama/研討_雜阿含經_第373經意思食的_斷_或_斷知.txt · 上一次變更: 2023/04/08 21:54
 
Recent changes RSS feed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Powered by PHP Valid XHTML 1.0 Valid CSS
知客處  
帳號:

密碼:

以後自動登入



忘記密碼?

歡迎註冊以享全權!
© 1995- 卍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TIME:0.109068870544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