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om: Delacia Li

庄春江南北传对读:

“求实”,南传作“欲求心材”(sāratthiko),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需要心材”(needing heartwood)。


From: David Chiou

《出曜经》卷14〈14 利养品〉:“犹如彼芭蕉树,愚人求实不能克获,竹芦亦复如是”(CBETA, T04, no. 212, p. 688, a9-10)

《增壹阿含经》卷38〈43 马血天子问八政品〉:“犹如有人[19]其求实木,往至大树,望其实,舍其枝叶,取其根持还。智者见已,便作是说:‘此人别其根。’” (CBETA, T02, no. 125, p. 759, b25-27)

看来经中“实”不但只“果实”,也可指“实木”,南传此经翻为“求实木”是合理的。


From: David Chiou

什么是“实木”或“心材”?参见: http://tw.myblog.yahoo.com/long-nan/article?mid=1792

边材和心材是木材学中的名词

边材定义为:含有生活细胞和储藏物质的木材部分。

心材定义为:生长的树木中不再含有活细胞的木材的内层,并且其中的储藏物质已被移除或转化为较耐久的物质。

通俗来讲,在原木的横断面上,把靠近树皮内侧具有一定厚度的边缘部分的木材叫边材,一般颜色较浅;在工厂中俗称“白皮”或“白边”。

从原木中心(髓心)到边材内侧的部分,颜色明显加深,称为心材。

一般心材和边材之间多呈比较整齐的近圆形边界。

心材并不是树木一开始生长就有的,而是随着树木年龄的增长,其树干的不断加粗,由边材慢慢转化形成。

心材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生理生化变化过程。在此过程中活的薄壁细胞逐渐死亡,失去生理作用;木质部的细胞壁有所增厚、针叶树材管胞的闭塞纹孔出现、胶质、树脂和其他内含物沉积、侵填体形成以及色泽加深都是心材构造和化学成分发生变化的表现。

这些变化造成心材密度增大、渗透性降低、耐久性提高。相反,边材密度相对较低,耐久性较差,富含树木营养成分,故易寄生蛀虫。使用含有边材的木原料制成的家具,特别是应用于表面及主体结构,会严重影响成品家具使用寿命。此外,心边材的区别是否明显、边材的宽度等是受树木的遗传控制及其环境的影响,同时也是木材识别的特征之一。

 
agama2/研討_欲得求實_的_實_是什麼.txt · 上一次變更: 2020/10/23 14:13
 
Recent changes RSS feed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Powered by PHP Valid XHTML 1.0 Valid CSS
知客處  
帳號:

密碼:

以後自動登入



忘記密碼?

歡迎註冊以享全權!
© 1995- 卍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TIME:0.13583922386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