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阿含经》进阶辨正目录

  • 第1经: 研讨:舍卫为什么是国?
  • 第8经: 研讨:厌离不是负面情绪
  • 第9经: 研讨:“无常即苦、苦即非我”在生活上的体验
  • 第11经: 什么是“解脱知见”
  • 第13经: 什么是“沙门、婆罗门”    研讨:取相清晰的例子   
  • 第14经: 什么是“随顺觉”
  • 第16经: 什么是“增诸数”
  • 第17经: 什么是“以义饶益”
  • 第20经: 研讨:“深经”疑为“染经”之误
  • 第21经: 研讨:驱魔大法    研讨:《杂阿含经》第21经的对应经典   
  • 第24经: 研讨:“无我”仅限于“没有恒常不变的真我”吗?
  • 第27经: 什么是“法次法向”
  • 第33经: 研讨:字义相反的两经
  • 第35经: 研讨:支提竹园精舍
  • 第36经: 什么是“自依、法依、不异依”    研讨:云何有四    研讨:芒果和余甘子的译名   
  • 第37经: 研讨:世间世间法
  • 第39经: 什么是“言数” . 《杂阿含经》第39经的“识”也是“六识”
  • 六根: 研讨:意根与法尘的现代解释
  • 第41经: 研讨:想、行、识如何区分? . 研讨:当下的缘起中,名色的意义 . 研讨:“于色喜爱,是名色集”的南北传经文,文字不同但意旨相通 . 研讨:水大及风大的经中定义 . 什么是“思”
  • 第42经: 研讨:七处三观的三观为何 . 研讨:爱喜灭则色灭
  • 第44经: 研讨:“若生则系着”,是指生了什么?
  • 第52经: 研讨:如增一阿含经四法中说
  • 第53经: 什么是“如来十号” . 研讨:有因有缘集世间等四句与四圣谛的对应
  • 第54经: 什么是“无种”
  • 第57经: 研讨:不离我慢者,而复见我 . 什么是“断见” . 什么是“卧具”
  • 第58经: 研讨:世尊为说五阴即受 . 研讨:若无我者,作无我业,于未来世,谁当受报 . 研讨:“彼一切总说阴”疑脱落“色”字
  • 第59经: 研讨:“识”缘“名色”,但“识”和“名色”有重复,要如何理解
  • 第60经: 什么是“前际俱见” . 什么是“正念、正智”
  • 第61经: 研讨:七有天人往生 . 研讨:须陀洹所断三结之间的关系
  • 第64经: 什么是“五下分结、五上分结”    什么是“非当有”   
  • 第65经: 研讨:《杂阿含经》第65经校勘 . 什么是“方便”
  • 第67经: 研讨:《杂阿含经》第67经校勘
  • 第70经: 什么是“有身边” . 研讨:“云何有身灭边”这一段的断句
  • 第71经: 什么是“身行息”   
  • 第72经: 什么是“非有他世死、非无他世死、非有无他世死、非非有无他世死” . 什么是“诸数永灭”
  • 第75经: 研讨:阿罗汉没有不起、解脱吗
  • 第79经: 研讨:三世五阴无常的其余经文对照
  • 第80经: 研讨:空性圣法印 . 研讨:《法印经》三个译本的比较 . 研讨:三三昧的相关翻译比较
  • 第81经: 研讨:“若色一向是苦”这一段的校勘
  • 第89经: 研讨:古印度杀生的邪盛大会至今仍然存在 . 研讨:“若邪盛大会”这一段的断句
  • 第91经: 研讨:《杂阿含经》第91经的优昙钵果   
  • 第92经: 研讨:《杂阿含经》第92经为什么要强调尊敬父母兄长   
  • 第93经: 研讨:放生
  • 第95经: 研讨:生闻婆罗门   
  • 天龙八部: 研讨:业报迷踪
  • 第102经: 什么是“领群特” . 什么是“一生二生”
  • 第103经: 研讨:形容重病苦痛的三种譬喻与标点校勘 . 研讨:初果没有我见,为何仍有我慢?
  • 第104经: 什么是“举衣钵” . 研讨:“色是如来耶”等句中的“如来”所指为何? . 什么是“如来见法真实,如住无所得,无所施设”
  • 第105经: 什么是“慢无间等”
  • 第109经: 研讨:是我、异我、相在 . 什么是“一切入处正受” . 什么是“行即是我,我即是行” . 什么是“由旬”
  • 第110经: 研讨:《杂阿含经》第110经“卑床于*”的校勘符号*   
  • 第111经: 什么是十二因缘中的“有”
  • 第112经: 什么是“断知”
  • 第133经: 什么是“见、闻、觉、识、得、求、忆、随觉、随观” . 什么是“见非此我、非此我所、非当来我、非当来我所” . 什么是“六见处”
  • 第164经: 研讨:“𤛓”字”   
  • 第170经: 什么是“觉、观”   
  • 第172经: 什么是“以义饶益” . 研讨:“义”的意思
  • 第173经: 研讨:《杂阿含经》第173经提到“过去未来”等五阴要如何理解
  • 第174经: 研讨:《杂阿含经》第174经校勘
  • 第175经: 研讨:普愿警众偈
  • 第176经: 什么是“内外心、内外法”
  • 第179经: 研讨:四如意足的“断行”是断什么行 . 研讨:意定断行成就如意足和无量心三昧有何关系
  • 第184经: 什么是“苦习尽道、苦尽道、乐非尽道、乐尽道”
  • 第186经: 什么是“跳杖”
  • 第187经: 什么是“惛悴、蹁跹、赑屃”    什么是“欲觉、恚觉、害觉”   
  • 第195经: 什么是“色境” . 研讨:意根与法尘的现代解释 . 研讨:意根非色
  • 第196经: 研讨:《杂阿含经》第191经、196经校勘 . 研讨:如上二经广说
  • 第197经: 研讨:为什么六神通中只有三事教化? . 研讨:是否能用神通教诫?
  • 第200经: 什么是“尼陀那” . 研讨:顺趣涅槃、流注涅槃、浚输涅槃
  • 第203经: 研讨:《杂阿含经》第203经校勘座字后的星号
  • 第206经: 什么是“方便” . 研讨:内寂其心后是否变成什么都没有?
  • 第208经: 研讨:《杂阿含经》第208经的校勘
  • 第209经: 研讨:六根缘生五阴的“味”的例子
  • 第211经: 研讨:《杂阿含经》第211经的广说 . 研讨:为什么是五欲功德、不是六欲功德? . 研讨:“五欲功德”的“功德”怎么解
  • 第213经: 研讨:第213经的校勘
  • 第215经: 研讨:表示佛法可当下体证的“现法灭炽然……缘自觉知”定型句的对照   
  • 第226经: 研讨:“计”和“分别心”的异同
  • 第229经: 研讨:原始的感官输入跟接下来的心理运作的差别
  • 第231经: 研讨:佛经中“世间”的几种定义
  • 第232经: 研讨:我空与法空 . 研讨:《杂阿含经》提到“空”的经文不像是北传所妄加 . 研讨:常、恒、不变易法空
  • 第241经: 研讨:《杂阿含经》第241经的句型
  • 第248经: 研讨:均头与大均头是否为同一人
  • 第252经: 研讨:《杂阿含经》对蛇的护咒 . 研讨:舍利弗四兄弟 . 研讨:比丘求财是邪命
  • 第254经: 什么是“学戒、学根” . 什么是“莫著、莫放逸、著取相” . 研讨:解脱六处和阿罗汉资格的对应 . 研讨:弹琴喻的相关经文
  • 第255经: 研讨:摩诃迦旃延尊者的出身 . 什么是“无量心解脱、慧解脱如实知” . 研讨:“诸年少言终不敢复言”的断句
  • 第259经: 研讨:《杂阿含经》第259经中“五受阴”和“五受阴法”是同义
  • 第261经: 研讨:年少初出家时,常说深法
  • 第262经: 什么是“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    研讨:无常无断,乃名中道    研讨:阐陀被默摈   
  • 第263经: 什么是“消息冷暖”
  • 第264经: 研讨:三灾
  • 第265经: 研讨:五阴的譬喻
  • 第267经: 研讨:“一切为心造”该如何理解 . 研讨:长夜种种贪欲、瞋恚、愚痴种种 . 研讨:“嗟兰那鸟”可能为“嗟兰那图”的讹写
  • 第271经: 什么是“昼四时、夜四时”
  • 第273经: 研讨:《杂阿含经》第273经中为何特别提到眼有地水火风四界 . 研讨:常、恒、不变易法空 . 研讨:水大及风大的经中定义 . 研讨:《杂阿含经》卷十一第273经的经文脉络与标点 . 什么是“思”
  • 第275经: 什么是“系念明相”    研讨:一天睡几小时    研讨:难陀为什么要观察四方    研讨:“无间独住”还是“无罪触住”    研讨:阿难陀火锅    研讨:“于食系数”的“数”是何义   
  • 第276经: 什么是“僧伽梨”    研讨:不见一结不断    研讨:生灭和集灭有何不同   
  • 第278经: 研讨:《杂阿含经》第278经中是“六触入处”或“六胜入处”    什么是“欲觉、恚觉、害觉”   
  • 第279经: 研讨:八关斋戒 . 研讨:六根即六入
  • 第280经: 什么是“沙门、婆罗门”
  • 第281经: 什么是“方便”
  • 第282经: 研讨:南传“圣神变” . 研讨:郁多罗
  • 第284经: 研讨:《杂阿含经》第284经中“名色”为何举例为“外观”
  • 第285经: 什么是“上及所依”
  • 第288经: 研讨:“识”缘“名色”,但“识”和“名色”有重复,要如何理解
  • 第289经: 研讨:为何“彼乐触灭,乐触因缘生受亦灭止、清凉、息、没”    研讨:《杂阿含经》第289经与“一心论”、“多心论”   
  • 第291经: 什么是“沙门、婆罗门”   
  • 第294经: 研讨:名色的识不就是六识身,为何要分内外 . 研讨:十二因缘和“缘眼色生眼识”如何对应 . 研讨:十二因缘中为何识在名色和六入处前 . 研讨:十二因缘和“触俱生受想思”可对应吗
  • 第295经: 研讨:《杂阿含经》第295经的“贯穿”指什么
  • 第296经: 研讨:十二因缘的次序 . 什么是“法住法界” . 什么是“审谛”
  • 第304经: 研讨:“眼所作、智所作、寂灭所作”的注解 . 研讨:如何观眼生灭?
  • 第308经: 研讨:六根缘生五阴的“味”的例子
  • 第311经: 什么是“付嘱卧具”    富楼那尊者的忍辱波罗蜜    什么是“绳床”:漫谈《四分律》中的绳床(青松萌芽第3期第35至39页)   
  • 第315经: 什么是“生、住、转、出”
  • 第318经: 研讨:字义相反的两经
  • 第319经: 研讨:生闻婆罗门   
  • 第322经: 什么是“非色、不可见、无对” . 研讨:意根非色
  • 第335经: 研讨:什么是“第一义空” . 研讨:《第一义空法经》与《金刚经》的呼应
  • 第337经: 研讨:神经科学对正念练习的研究
  • 第338经: 研讨:《杂阿含经》第336至338经的标点 . 研讨:身受与心受
  • 第339经: 研讨:如何能辨别“身受而不引生心受”还是冷漠、麻木?
  • 第343经: 研讨:“从因起生”跟“第一因”的不同 . 研讨:“如是味”的“味”作何解?
  • 第344经: 研讨:第344经校勘 . 研讨:苦圣谛和五受阴的苦
  • 第345经: 研讨:波罗延那阿逸多所问的问答
  • 第346经: 研讨:《阿含经》讲惭愧、忏悔
  • 第347经: 研讨:为什么先知法住、后知涅槃? . 研讨:“四禅”定义的经文比对 . 研讨:初禅的条件 . 研讨:第四禅在南北传的不同解释 . 研讨:在经、律的层级看《杂阿含经》第347经的慧解脱争议 . 研讨:佛随念与念佛法门是否能达初禅
  • 第348经: 研讨:佛教的苦行与外道的苦行   
  • 第352经: 研讨:“义”的意思
  • 第356经: 研讨:为什么四十四种智中扣掉无明支?
  • 第366经: 研讨:来叹譬、城譬是哪二经 . 研讨:十二因缘和“缘眼色生眼识”如何对应 . 研讨:十二因缘中为何识在名色和六入处前
  • 第369经: 研讨:古佛像所呈现的结跏趺坐姿
  • 第371经: 什么是“四食”
  • 第373经: 研讨:为何抟食断知已,于五欲功德贪爱则断    研讨:《杂阿含经》第373经意思食的“断”或“断知”   
  • 第376经: 研讨:为什么《杂阿含经》第376经要说“北西长广”
  • 第379经: 什么是“眼、智、明、觉”    什么是“地神”、“虚空神天”    研讨:《杂阿含经》第379经的“梵天身”   
  • 第383经: 什么是“慢无间等”
  • 第387经: 什么是“五下分结、五上分结”
  • 第388经: 研讨:“断五支”等所指为何? . 研讨:“离四衢”所指为何? . 研讨:“十贤圣居”的相当经文异同
  • 第389经: 什么是“如是比种种对治” . 什么是“应涂药、应吐、应下、应灌鼻、应熏、应取汗”
  • 第393经: 什么是“辟支佛” . 什么是“五种不还”
  • 第396经: 研讨:《杂阿含经》第396经的三个问题
  • 第398经: 研讨:“劫贝”不是当今的木棉树,而是棉花树
  • 第407经: 什么是“四不可思议事” . 研讨:大军怎么可能进入藕孔中? . 研讨:佛教徒不能世间思惟吗?
  • 第424经: 研讨:佛教的宇宙观 . 研讨:佛经中世界的定义
  • 第435经: 研讨:苦圣谛无间等会不会太痛苦
  • 第440经: 研讨:《杂阿含经》卷十六第440经校勘
  • 第441经: 研讨:说说不可说    研讨:芒果和余甘子的译名   
  • 第446经: 什么是“常会故常生,相离生则断”
  • 第454经: 研讨:为何“缘种种欲生种种觉”
  • 第455经: 研讨:为何“缘种种欲生种种觉”
  • 第456经: 什么是“灭界”    研讨:《杂阿含经》中北传经文较南传经文合理的例子   
  • 第465经: 什么是“慢无间等”
  • 第468经: 研讨:“断除爱欲缚、去诸结”疑为“断除爱欲、转去诸结”的讹误
  • 第470经: 研讨:身受与心受    研讨:圣人没有心受的论点   
  • 第471经: 研讨:世俗的(食)、非世俗的(无食)受的例子    什么是“毘湿波风”   
  • 第473经: 研讨:观受如受与观受是苦
  • 第474经: 研讨:于贪欲心不乐解脱 . 研讨:初禅以声为刺,那以声为所缘是否能入初禅? . 研讨:南传对灭尽定的看法
  • 第475经: 研讨:《杂阿含经》第42经及第475经的数量不同
  • 第481经: 研讨:欲寂灭、觉寂灭、触寂灭
  • 第483经: 研讨:“四禅”定义的经文比对
  • 第485经: 研讨:菩提乐对应到哪段经文
  • 第490经: 什么是“此功德非欲,但觉想、思惟者是” . 研讨:“如是比阎浮车所问序四十经”是哪四十经
  • 第493经: 研讨:《杂阿含经》第493经重点为何
  • 第495经: 什么是“根本具足、所依具足”
  • 第496经: 什么是“举罪”   
  • 第497经: 研讨:“举罪五法”有什么生活上的例子   
  • 第498经: 研讨:“诸佛、如来、应、等正觉悉断五盖恼心”一句的文义    研讨:芒果和余甘子的译名   
  • 第500经: 研讨:怎样不是邪命求食 . 研讨:四邪命食的解释
  • 第501经: 研讨:由“从佛口生,从法化生”谈阿含至法华之一气呵成    研讨:为何“具足住”后还要“多住”   
  • 第502经: 什么是“圣住”
  • 第503经: 什么是“第二伴”
  • 第504经: 什么是“胜婆罗门大姓、胜刹利大姓…稽首敬礼故” . 研讨:佛教的宇宙观 . 研讨:佛经中世界的定义
  • 第505经: 研讨:天帝释在界隔山石窟问爱尽解脱之义   
  • 第506经: 什么是“骢色虚软石”
  • 第508经: 研讨:不信如来所说会长夜受苦,不信目揵连尊者所说就不会吗?
  • 第513经: 研讨:《杂阿含经》第513经“好才人者”校勘
  • 第524经: 研讨:《杂阿含经》第524经不同的翻译
  • 第528经: 什么是“石蜜”   
  • 第536经: 什么是“内外心、内外法”
  • 第547经: 研讨:老地和壮地
  • 第549经: 研讨:答僧耆多童女所问
  • 第550经: 研讨:随时念佛(《杂阿含经》第857经“读经拾得”)    研讨:随念和修满五法、七觉支的关系(《杂阿含经》第931经“读经拾得”)    研讨:为何要念天?    研讨:为何《杂阿含经》第550经中念天只念六欲天?    研讨:表示佛法可当下体证的“现法灭炽然……缘自觉知”定型句的对照    研讨:为何六念时“离贪欲觉、离瞋恚觉、离害觉”,而不是直接离贪瞋痴?    研讨:“梵行不憎恶戒”还是“梵行不增恶戒”?   
  • 第551经: 研讨:答摩揵提所问偈
  • 第552经: 研讨:《杂阿含经》第552经和988经义理的异同    研讨:天帝释在界隔山石窟问爱尽解脱之义   
  • 第554经: 研讨:《杂阿含经》第554经的“我亦如是”   
  • 第558经: 研讨:为何异比丘过了六年才问阿难无相心三昧的事
  • 第559经: 研讨:无相三昧有没有想阴 . 研讨:无想心三昧的定力可对应到四禅八定的哪个层次 . 研讨:“定”或“三昧”的注释 . 研讨:《杂阿含经》第559经经文校勘 . 研讨:“离欲恶不善法”的标点
  • 第560经: 研讨:《杂阿含经》第560经四种止观次第的不同 . 研讨:“为掉乱所持,以调伏心坐”是指什么修法
  • 第561经: 研讨:四如意足的“断行”是断什么行
  • 第563经: 研讨:宿业渐吐    研讨:表示佛法可当下体证的“现法灭炽然……缘自觉知”定型句的对照   
  • 第564经: 什么是“憍慢”    研讨:“于食系数”的“数”是何义   
  • 第566经: 研讨:质多罗长者的相关记载    研讨:芒果和余甘子的译名    《杂阿含经》第566经讨论   
  • 第567经: 研讨:依据佛法修止,终究会配合观而成就 . 研讨:四无量心有什么渐进的入门方法 . 研讨:空三昧有什么渐进的入门方法 . 研讨:打坐用蒲团及垫子的选择 . 研讨:什么是“常住不变易空”
  • 第568经: 研讨:有觉、有观名为口行    《杂阿含经》第568经讨论   
  • 第573经: *什么是“五下分结、五上分结”    *研讨:质多罗长者要不经由胞胎而受生   
  • 第574经: 研讨:“四禅”定义的经文比对    研讨:初禅的条件    研讨:第四禅在南北传的不同解释   
  • 第575经: 什么是“光明皇后愿文”
  • 第576经: 研讨:为什么是“久见婆罗门”而不是“久见刹帝利”    什么是“久见婆罗门”    什么是“沙门、婆罗门”   
  • 第578经: 研讨:常习惭愧心,此人时时有
  • 第583经: 研讨:佛经中关于日月蚀的描述
  • 第584经: 研讨:《杂阿含经》卷二十二584等经校勘
  • 第585经: 研讨:佛陀的螺丝发型
  • 第591经: 研讨:天人对佛弟子的帮忙
  • 第592经: 什么是“昼四时、夜四时”   
  • 第593经: 研讨:给孤独长者是否以三果往生欲界天
  • 第594经: 研讨:五净居天都是三果,但三果不一定都往生五净居天
  • 第595经: 研讨:迦叶佛到现在,无烦天过了多久
  • 第604经: 研讨:佛世时的印度地图 . 研讨:阿育王的版图 . 什么是“胶舍” . 什么是“辟支佛体” . 什么是“离波多” . 研讨:《杂阿含经》第604经校勘 . 研讨:《杂阿含经》第604经标点
  • 第608经: 什么是“具念”   
  • 第609经: 研讨:什么是“忆念集则法集,忆念灭则法没”    研讨:心念处和法念处有何不同    研讨:“食集则身集……”的实例   
  • 第610经: 什么是“内外心、内外法”
  • 第612经: 标点符号对照:如来说法,无有终极,所谓四念处 . 什么是“补泻”
  • 第613经: 什么是“欲觉、恚觉、害觉”
  • 第615经: 研讨:四念处与七觉支实修次第 . 研讨:《杂阿含经》第615经的经文如何对应舍觉支
  • 第616经: 研讨:《杂阿含经》第616经校勘
  • 第617经: 标点符号对照:可意、可受、可念
  • 第619经: 研讨:理解他人是建立在理解自己的基础上
  • 第621经: 研讨:四念处和五阴的对应
  • 第622经: 研讨:菴罗女
  • 第623经: 什么是“沙门、婆罗门”
  • 第635经: 什么是“辟支佛”
  • 第636经: 什么是“如来十号” . 标点符号对照:修习四念处的次第方法
  • 第637经: 什么是“衣钵随身,如鸟两翼”
  • 第638经: 什么是“自依、法依、不异依” . 研讨:均头与大均头是否为同一人
  • 第641经: 研讨:药师如来法门漫谈(护持神众的原理)
  • 第642经: 什么是“根”    什么是“无知根”   
  • 第647经: 研讨:佛随念与念佛法门是否能达初禅
  • 第651经: 研讨:信根之生灭法
  • 第653经: 研讨:修行阶位的顺序
  • 第654经: 什么是“摄受”
  • 第659经: 什么是“三菩提”
  • 第660经: 研讨:《相应部尼柯耶》根相应
  • 第661经: [标点符号对照] 数力 & 三妙行
  • 第663经: 什么是“四道”
  • 第667经: 什么是“觉力” . 什么是“无分别法”
  • 第677经: 研讨:《阿含经》讲惭愧、忏悔 . 什么是“学力”
  • 第704经: 什么是“喜觉支”    什么是“猗”   
  • 第708经: 什么是“迦捭多罗树”
  • 第710经: 什么是“慢无间等”
  • 第711经: 什么是“择法觉支”    研讨:则于选择分别思惟    研讨:经中七觉支次第的不同版本    研讨:布施而心生欢喜的例子   
  • 第713经: 研讨:猗觉支、舍觉支的新译
  • 第714经: 研讨:燋炭
  • 第715经: 什么是“断界、无欲界、灭界”
  • 第716经: 研讨:四预流支的“正思惟”和八正道的“正思惟”的不同
  • 第719经: 什么是“乐住正受、苦住正受”
  • 第721经: 研讨:六度与七觉支的对应关系
  • 第726经: 研讨:“善知识是全梵行”是什么意思
  • 第729经: 什么是“依远离、依无欲、依灭、向于舍    研讨:“依远离、依无欲、依灭、向于舍”和四圣谛的关系   
  • 第736经: 什么是“五种不还”    研讨:《杂阿含经》第736经的标点   
  • 第738经: 什么是“有余涅槃”
  • 第743经: 研讨:四无量心有什么渐进的入门方法    研讨:如何依《小空经》修空    研讨:修四无量心可达成的最高世间定境    研讨:舍无量心是否舍前三无量心   
  • 第744经: 研讨:慈心观如何结合七觉支
  • 第745经: 研讨:非想非非想入处无法修观,能修七觉分吗
  • 第748经: 什么是“起定正受”    研讨:“正方便”是否就是“正精进”   
  • 第749经: 研讨:七觉支与八正道中“精进”与“念”的次序为何不一样?
  • 第750经: 什么是“无分别法”
  • 第753经: 什么是“我为有漏尽者,现说此名”   
  • 第769经: 研讨:生闻婆罗门   
  • 第775经: 研讨:四预流支的“正思惟”和八正道的“正思惟”的不同
  • 第784经: 研讨:正定是否即四禅   
  • 第785经: 研讨:南北传出世间八正道的异同 . 研讨:《杂阿含经》第784、785经的标点
  • 第788经: 研讨:是否皈依三宝就不堕恶道
  • 第789经: 研讨:“世间正见”和“出世间正见”的差别
  • 第801经: 什么是“昼四时、夜四时”
  • 第802经: 研讨:《杂阿含经》第802经标点
  • 第803经: 什么是“系念面前”    什么是“觉知一切身入息”    什么是“觉知心行、觉知心行息”    什么是“心行”    研讨:入出息念前的实修方法    研讨:修入出息念前的准备工作    研讨:数息法的数数    研讨:入出息念的修法    研讨:十六胜行中身念处的项目及编号    研讨:十六胜行最后四个的次第及意义    研讨:办公椅上盘腿须注意    研讨:打坐用蒲团及垫子的选择    研讨:湿热气候下打禅七的装备    研讨:Mindfulness of Breathing A Practice Guide and Translations 书摘分享    研讨:南传《入出息念经》中译   
  • 第804经: 研讨:观呼吸断诸觉想,为何我修观呼吸时妄想很多   
  • 第805经: 什么是“内外对碍想”
  • 第809经: 研讨:第807经的“修余微细修住而住”和第809经的“微细住”有何关系
  • 第810经: 什么是“异于身者,彼亦如是随身比思惟”    什么是“平等舍”   
  • 第815经: 什么是“五种不还”
  • 第816经: 研讨:英文Ethics与戒   
  • 第817经: 研讨:增上心学是修什么
  • 第820经: 研讨:圣戒成就与犯小小戒   
  • 第825经: 研讨:《杂阿含经》第825经的标点
  • 第829经: 研讨:诵戒有困难却能学三学
  • 第830经: 什么是“付嘱卧具”
  • 第832经: 研讨:三十七道品的次第   
  • 第842经: 研讨:芒果和余甘子的译名    新闻:阿嬷级零嘴“油甘” 附加价值新商机   
  • 第843经: 研讨:“四须陀洹道分”(四预流支)和“四须陀洹分”的不同
  • 第845经: 研讨:应皈依于佛及圣众,而非单一僧人   
  • 第848经: 研讨:诸天天道和修满五法的关系    研讨:表示佛法可当下体证的“现法灭炽然……缘自觉知”定型句的对照   
  • 第857经: 研讨:为何“念自所施法”是“五喜处”之一   
  • 第864经: 什么是:若行、若形、若相   
  • 第866经: 研讨:善根、福德、因缘    研讨:色界天的数目    什么是“五种不还”   
  • 第869经: 研讨:《杂阿含经》第869经“若不尔者”一句的解释   
  • 第870经: 研讨:“广果天”为何称为“广果”   
  • 第872经: 研讨:《增支部尼柯耶》天相应   
  • 第877经: 什么是“方便”   
  • 第882经: 研讨:沈香    研讨:树心材香    研讨:萨婆耶旨罗、俱毘陀罗树   
  • 第883经: 研讨:“三昧”与“正受”的异同    研讨:《杂阿含经》第883经各入定技巧的意义   
  • 第884经: 研讨:《杂阿含经》第884经的“三处”指什么   
  • 第885经: 研讨:为何六通中只有三明   
  • 第890经: 研讨:《杂阿含经》第890经的义理   
  • 第892经: 什么是“入界阴”   
  • 第894经: 什么是“沙门、婆罗门”
  • 第904经: 什么是“光明皇后愿文”
  • 第907经: 研讨:佛陀鼓励理性推论   
  • 第912经: 研讨:表示佛法可当下体证的“现法灭炽然……缘自觉知”定型句的对照   
  • 第914经: 研讨:芒果和余甘子的译名   
  • 第916经: 研讨:《阿含经》讲惭愧、忏悔    研讨:经文说有舍无量心可对治妄语,但听说梵天曾妄语   
  • 第918经: 什么是“五下分结、五上分结”   
  • 第926经: 什么是“见、闻、觉、识、得、求、忆、随觉、随观”    研讨:如何依《小空经》修空    研讨:诜陀迦旃延是否为摩诃迦旃延    研讨:《杂阿含经》第926经中跋迦利比丘得解脱    研讨:《杂阿含经》第926经为何没提到灭尽定    佛教弘誓学院禅七开示录(十六)   
  • 第931经: 什么是“如来十号”    研讨:表示佛法可当下体证的“现法灭炽然……缘自觉知”定型句的对照   
  • 第932经: 研讨:母鸡孵蛋的譬喻   
  • 第933经: 《杂阿含经》第933经的“取著”   
  • 第935经: 研讨:应皈依于佛及圣众,而非单一僧人   
  • 第936经: 什么是“利智、出智、决定智”    研讨:修行阶位的顺序   
  • 第937经: 研讨:无始轮回在人类出现之前怎么轮回   
  • 第940经: 什么是“筹”   
  • 第946经: 研讨:是否有无量诸佛   
  • 第947经: 什么是“毘富罗山”   
  • 第956经: 什么是“毘富罗山”   
  • 第957经: 什么是“十四无记”   
  • 第959经: 研讨:诜陀迦旃延是否为摩诃迦旃延   
  • 第961经: 什么是“是事有故是事有,是事起故是事生”   
  • 第967经: 什么是“㯓补河”   
  • 第971经: 什么是“绳床”:漫谈《四分律》中的绳床(青松萌芽第3期第35至39页)   
  • 第972经: 研讨:从婆罗门三谛到佛法三谛   
  • 第973经: 研讨:表示佛法可当下体证的“现法灭炽然……缘自觉知”定型句的对照    研讨:巴利文“征服”汉译为“映障”   
  • 第977经: 研讨:阿罗汉业尽了吗?    研讨:表示佛法可当下体证的“现法灭炽然……缘自觉知”定型句的对照    什么是“洛漠”    什么是“等分起”   
  • 第979经: 什么是“疲极”    研讨:为何世尊涅槃时要北首   
  • 第980经: 《杂阿含经》第980经偈颂比对   
  • 第981经: 研讨:在恐怖处可念佛   
  • 第982经: 什么是“慢无间等”   
  • 第984经: 什么是“十八爱行”   
  • 第985经: 研讨:《杂阿含经》第985经中“随行”的意思   
  • 第986经: 研讨:身在家、心出家   
  • 第987经: 研讨:《杂阿含经》第987经的校勘   
  • 第988经: 研讨:《杂阿含经》第552经和988经义理的异同    研讨:天帝释在界隔山石窟问爱尽解脱之义   
  • 第993经: 什么是“遮罗延”    什么是“于林离林去”    什么是“地神”、“虚空神天”    各尊者的行谊或特点,也可参考《杂阿含经》卷十六第447经、《增壹阿含经》卷三〈弟子品4〉第2经。   
  • 第994经: 研讨:焰摩迦修多罗是哪一经   
  • 第995经: 什么是“久见婆罗门”    研讨:为什么是“久见婆罗门”而不是“久见刹帝利”    研讨:“于食系数”的“数”是何义   
  • 第999经: 研讨:《杂阿含经》第999经是否提到回向   
  • 第1006经: 研讨:“萨罗无过见”的异译   
  • 第1007经: 研讨:《杂阿含经》第1007经的“刹利两足尊”   
  • 第1019经: 什么是“已洗诸非小”   
  • 第1022经: 研讨:《杂阿含经》卷三十六诸天相应经文次序    研讨:南传《相应部尼柯耶》“诸天相应”的其余经文   
  • 第1023经: 研讨:诸根喜悦的病比丘为何非死不可    研讨:临终听闻、思惟佛法一定证三果或四果吗?   
  • 第1028经: 什么是“乃至五十、六十”   
  • 第1029经: 研讨:当知坚固事,凡夫有升降   
  • 第1030经: 研讨:给孤独长者是否以三果往生欲界天   
  • 第1036经: 研讨:为何“念自所施法”是“五喜处”之一   
  • 第1038经: 什么是“通身四人”   
  • 第1039经: 研讨:芒果和余甘子的译名    什么是“毘湿波风”   
  • 第1041经: 研讨:布施回向亲族“七分之中,而乃获一”    研讨:生闻婆罗门   
  • 第1042经: 研讨:所愿必得    研讨:十善业道跟持戒清净的高低   
  • 第1045经: 研讨:《杂阿含经》第1045经为何“净物、净物自相和合”    中国古老乳制品-醍醐   
  • 第1052经: 什么是“真实法”   
  • 第1055经: 研讨:世间世间法   
  • 第1059经: 研讨:自作和随喜的功德差别   
  • 第1067经: 研讨:阿难陀火锅   
  • 第1068经: 什么是“顾录”   
  • 第1073经: 什么是“多迦罗”   
  • 第1075经: 研讨:慈地比丘是谁   
  • 第1078经: 什么是“拓补”    研讨:表示佛法可当下体证的“现法灭炽然……缘自觉知”定型句的对照   
  • 第1079经: 研讨:《杂阿含经》第1079经的譬喻   
  • 第1087经: 研讨:佛陀示现四众皆可实践的修行   
  • 第1089经: 研讨:大蛇是扰佛还是护佛   
  • 第1091经: 研讨:瞿低迦比丘的退转   
  • 第1099经: 研讨:表示佛法可当下体证的“现法灭炽然……缘自觉知”定型句的对照   
  • 第1103经: 研讨:驱魔大法   
  • 第1112经: 斋日如何修行    研讨:八关斋戒    研讨:八关斋戒是在家人解脱的基础   
  • 第1117经: 研讨:八关斋戒    研讨:八关斋戒是在家人解脱的基础   
  • 第1121经: 斋日如何修行    研讨:八关斋戒    研讨:八关斋戒是在家人解脱的基础   
  • 第1122经: 研讨:《杂阿含经》第1122经的南传经文
  • 第1126经: 研讨:“四须陀洹道分”(四预流支)和“四须陀洹分”的不同
  • 第1129经: 什么是“五下分结、五上分结”
  • 第1131经: 什么是“四食”
  • 第1136经: 研讨:表示佛法可当下体证的“现法灭炽然……缘自觉知”定型句的对照   
  • 第1138经: 研讨:《杂阿含经》第1138经的不同传承差异    研讨:十二部经译词的对应   
  • 第1143经: 什么是“鞞提诃牟尼”
  • 第1144经: 什么是“方便”
  • 第1145经: 什么是“沙门、婆罗门”
  • 第1148经: 什么是“𨱎石铜”
  • 第1165经: 什么是“生藏、熟藏”
  • 第1171经: 研讨:日常生活中身念住的实修法
  • 第1174经: 研讨:“沉没”、“洲渚”的解说
  • 第1175经: 什么是“紧兽” . 什么是“尼拘律树”
  • 第1178经: 研讨:芒果和余甘子的译名   
  • 第1179经: 研讨:“莫谓彼如我”的“彼”字
  • 第1181经: 什么是“石蜜”   
  • 第1182经: 什么是“于林离林脱”   
  • 第1189经: 研讨:天人拜访佛陀
  • 第1197经: 研讨:为何世尊涅槃时要北首    什么是“绳床”:漫谈《四分律》中的绳床(青松萌芽第3期第35至39页)   
  • 第1212经: 研讨:由“从佛口生,从法化生”谈阿含至法华之一气呵成
  • 第1214经: 什么是“慢无间等”
  • 第1218经: 研讨:善说最上
  • 第1221经: 什么是“有余涅槃”
  • 第1224经: 研讨:《杂阿含经》第1224经中佛陀是否有违反“不因说法而受食”的原则
  • 第1227经: 什么是“辟支佛”
  • 第1233经: 什么是“初不”
  • 第1239经: 什么是“麁业”
  • 第1244经: 业报迷踪
  • 第1246经: 什么是“有行所持”
  • 第1249经: 研讨:《杂阿含经》第1249经牧牛的譬喻    研讨:“𤛓”字”   
  • 第1257经: 什么是“地神”、“虚空神天”   
  • 第1265经: 研讨:佛经中关于自杀的记载   
  • 第1266经: 研讨:Channa’s Suicide in the Saṃyukta-āgama
  • 第1267经: c.f. yifertw.blogspot.tw/2010/10/sn-111.html, yifertw.blogspot.tw/2014/01/sn-111-1.html
  • 第1268经: 研讨:为什么“心解脱已,故知一切众生所著……”
  • 第1284经: 研讨:女性在婚姻中是否只能忍辱
  • 第1290经: 毘纽 vs 那罗延
  • 第1291经: 研讨:念彼观音力能度灾厄的原理
  • 第1342经: 什么是“亲数”
  • 第1346经: 研讨:《杂阿含经》第1346经“我今摄受汝”该句的意义
  • 第1351经: 孔雀叫声    研讨:支提竹园精舍   
  • 第1352经: 研讨:为什么慎莫营造立   
© 卍 台大狮子吼佛学专站